楊牧祥驗案-眩暈案第 2 頁
眩暈一證,雖因致病因素不同,臨床表現各異,但其病位在腦竅,與肝腎密切相關。《素問·至真要大論》指出“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肝為剛臟,肝氣易升、易動,達巔而致眩暈。肝體陰而用陽,病理上表現為陽常有余,陰常不足。故本病以肝腎陰虛為本,陰虛不能斂陽,肝陽上亢,清竅受擾而為標,正如葉天士所云:“水虧不能涵木,厥陽化火鼓動,煩勞陽升,病期發矣。”故治療當以滋養肝腎,平肝熄風為主要治法。方中女貞子、旱蓮草、桑寄生、杜仲補益肝腎;天麻、鉤藤、刺蒺藜、夏枯草、決明子平肝潛陽;久病多瘀入絡,故以益母草、丹參、虎杖活血化瘀通絡,懷牛膝引血下行;茯神、遠志、合歡花、合歡皮、夜交藤養心安神;火麻仁、郁李仁潤腸通便。
楊牧祥老師認為,眩暈之證,多反復發作,久病入絡,瘀血阻絡不容忽視,酌加活血之品往往效果更佳,故本方篩選丹參、虎杖等藥,以活血化瘀通絡。并囑患者應盡量避免精神刺激,保持情緒樂觀,飲食以清淡為主,忌食辛辣油膩之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