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的養生之道第 2 頁
《要方》的第一節“養性序第一”論述了什么叫養性及養性的重要性。什么叫養性?孫思邈認為培養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質,跳出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生觀,淡化對名利的追逐,做到“于名于利,若存若亡,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使自己保持一種“寧靜祥和”的心境,這就是養性。關于養性的重要性,孫思邈認為能養性就能夠百病不生,健康長壽。孫思邈的原話是“性既自善,內外百病悉皆不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性之大經也。”孫思邈認為:“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就是說,不重視養性,只在服食藥物等各種養生方法上下功夫,絕達不到健康長壽的養生目的。
在第一節“養性序第一”中強調了養性的重要性后,第二節“道林養性”則是介紹養性的具體方法。第二節“道林養性”將作到十二少與除掉十二多作為養性的具體方法。“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即十二少。“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志昏,多事則形勞,多語則氣乏,多笑則臟傷,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即十二多。十二多恰好是十二少的反面,作到了十二少,就等于除掉了十二多,反之除掉了十二多也就等于做到了十二少。孫思邈認為:十二少仍養性之都契也,做不到十二少(也就是除不掉十二多)則必然榮衛失度,血氣妄行,喪生之本也。
孫思邈認為要健康長壽就必須首先養性,養性就是調養自己的精神心性,使之常處于寧靜祥和的境界。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十二少與除掉十二多。但是人生的常態恰好是惡十二少,喜十二多。所以要做到十二少與除掉十二多是很難的事情,所以大多數人很難接受孫思邈的養生之道第 2 頁。但是,當一個人到了中年以后,身體的健康水平逐漸下降,同時也能逐漸體會到身體健康的保持,重于身外的名利與追逐,就能夠體會到孫思邈將養性放在第一位的養生之道的合理性,就有可能接受孫思邈的養生之道第 2 頁,并調養自己的心性,逐漸做到十二少與除去十二多。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