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劉純的養生之道
明朝太醫劉純的養生之道
劉純是中醫歷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劉完素的九世孫,明朝太醫,他歷經60多年的實踐,落實“治未病”的理論,總結出一套預防疾病的養生十大要訣,他在《短命條辨》里說:“經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夫正氣衰者有三:過飽,氣惱,不勞。故爾養生者以十條克之。”他健康高壽,享年126歲。他的養生之道值得借鑒。
“晨起胃氣最弱,故爾飲涼水以激胃氣,此為養生第一。”
就是說,人剛睡醒的時候胃氣最弱,還不能吃東西;只能喝涼開水去刺激胃腸道,以產生饑餓感。現代研究發現,如果每晨起飲涼水在數月至半年之后就會逐漸出現陽虛的諸多病癥,女性會出現痛經、月經延期、甚至閉經,男性則出現胃病、關節疼痛、性功能降低等,有些人還會患上過敏性鼻炎等。所以,用現代養生的觀點,清晨喝與室溫相同的開水最佳,天冷時可喝溫開水,最好不要喝果汁、可樂、汽水、咖啡、牛奶等飲料。
“午時喝保元湯勿食肉,進補而避肉毒,又進粗食小菜以裹腸毒,謂之七分飽,此為養生第二。”
“肉湯不害人。而肉塊入腹、變生肉毒、極害人矣。”午飯時宜先喝豬蹄熬的保元湯,也可是魚、雞、排骨等湯,然后吃粗糧,以及小菜。這樣可以“避肉毒、裹腸毒”。 現代醫學發現,人吃進塊狀的肉類,最多只能吸收30%,而其余的70%在結腸內形成了糞便,這種肉類的糞便經過發酵,就會產生乳酸、吲哚、硫化氫等許多有害的化學產物,引發自體中毒,表現為疲乏煩躁、食不甘味、便秘上火、小病不斷、甚至全身骨骼疼痛,長此以往就會加速衰老。同時吃飯不可多食,七分飽足矣。如果晚飯吃得太飽,小孩易停食發燒;年輕人易做惡夢而損害大腦;老年人易發生猝死。
“飯后小憩,以養精神,此為養生第三。”
午時(11~13點之間)小憩正是人體經氣 “合陽”的時候,人們在中午吃完飯后,大部分血液流到胃腸道等消化器官,這時你就會感到困倦,哈欠連連,昏昏欲睡。可在飯后活動半小時左右,睡個午覺。研究表明,有效的午休可以改善大腦代謝,使得上午勞累的腦神經獲得更充分的新鮮血液和養料,降低“心絞痛”、“腦梗死”的發病率,有利養陽。午睡以睡30分鐘至1小時為宜。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