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下肢傷筋 第一節 臀部病癥第 4 頁
5.治療時間與刺激量 急性損傷,十負重左右1次,手法刺激宜輕;慢性者,十五負重1次,手法刺激宜重。
6.手法操作
(1)急性梨狀肌損傷
彈撥理筋鎮定法 病人取俯臥位,兩下肢伸直,足尖內收,使臀部肌肉放松。術者立于傷側(首先觸清損傷部位與傷情),用手掌撫摩、按揉臀骶部數分鐘。而后,一手拇指順該肌纖維方向上牽,另手拇指彈撥該。驳剑炒,或將離位之纖維束順滑按壓于原位,恢復其解剖位置;繼之,雙手拇指順該肌纖維方向抵止端施理筋手法數次,以舒順筋肉;再以拇指壓于病變部位鎮定1分鐘。揉壓委中、承山穴1分鐘(或對側扭傷穴),達到舒筋通絡,解痙鎮痛之目的。
(2)慢性梨狀肌損傷(分以下兩個步驟)
按揉撥理滾壓法 病人取俯臥位。術者立于傷側,用手掌或前臂先輕后重,按揉臀部數分鐘;拇指或肘尖撥梨狀肌及周圍痛點(以病人耐受為度),雙手拇指重疊順梨狀肌纖維方向向抵止端推理、按壓5到7遍。拇指揉、撥、壓或掌指關節滾下肢坐骨神經路線5到7分鐘。指壓環跳、委中、承山、昆侖等穴各零點五到一分鐘。
回旋屈拉下肢法 病人取仰臥位,助手按壓健肢固定。術者立于傷側,一手握其踝部,另手扶膝部,將傷肢盡力屈曲、內收、內旋撥直下肢;然后,屈拉傷肢數次。拇指揉壓居繆、風市、陽陵泉、懸鐘,大魚際部壓放氣沖穴。
【注意事項】
1.急性損傷 手法后,囑病人在3到5日內勿參加體力勞動,并隔日復診1次。慢性損傷,每日治療1次,治療期間勿參加重體力勞動。
2.若傷側臀部及下肢發涼、天氣變化痛著者,應在腰、骶部加揉搓手法數分鐘,臀部及下肢加捏拿、叩打手法數分鐘,使肢體溫熱為度。
3.損傷超過1周者,在手法治療期間,配合食醋加白酒熱敷,二十分鐘一次,每日1到2次,1周為1療程。亦可配合適當的體療,以提高療效。
4.封閉療法 用百分之一普魯卡因5毫升加醋酸強的松龍二十五毫克,作痛點封閉,5天1次注射5次為1療程。
5.手術療法 對個別陳舊性損傷的病例,保守療法無效者,可以考慮梨狀肌松解術或切斷術,解除對坐骨神經的壓迫。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