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下肢傷筋 第一節 臀部病癥
一、梨狀肌損傷綜合征
梨狀肌損傷是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經痛的常見病因。一般認為,腓總神經高位分支。自梨狀肌肌束間穿出,或坐骨神經自梨狀肌肌腹中穿出。當梨狀肌損傷,發生充血、水腫、痙攣、粘連和攣縮時,該肌間隙或該肌上、下孔變狹窄,擠壓其間穿出的神經(主要是坐骨神經)、血管,而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體征,故稱之為梨狀肌損傷綜合征。
【解剖生理】
梨狀肌位于臀部深層,分布于小骨盆的內面,起自2到4骶椎前面兩側,出坐骨大孔入臀部,形成腱繞過髖關節囊后面,止于股骨大轉子尖。該肌與骶髂關節前韌帶及骶1到3神經接觸緊密,并受骶1到2神經發出的肌支支配,收縮時將大腿外展外旋。
梨狀肌經坐骨大孔時,其上、下留有一定空隙,分別稱為梨狀肌上孔和梨狀肌下孔。梨狀肌上孔(其上緣為坐骨大切跡,下緣為梨狀肌上緣),有臀上動、靜脈(分布于臀部肌肉)及臀上神經(支配臀中肌、臀小肌和闊筋膜張肌)通過。梨狀肌下孔(上界為梨狀肌下緣,下界為坐骨棘和骶棘韌帶),有陰部神經、股后皮神經、坐骨神經、臀下神經(支配臀大肌)和臀下動脈、靜脈通過。
坐骨神經與梨狀肌的關系:根據我國解剖學家潘名紫對722例成人尸體的研究結果證明,坐骨神經總干從梨狀肌下孔出盆腔者占百分之六十一點六,為正常型;坐骨神經穿梨狀肌、脛神經出梨狀肌下緣,腓總神經穿梨狀肌等變異情況占百分之三十八點四。
梨狀肌表面投影:髂后上棘與尾骨尖連線的中點向股骨大轉子尖端劃一連線,為梨狀肌下緣;髂后上棘與股骨大轉子尖端劃一連線,為梨狀肌上緣;三者連線之內即為梨狀肌表現投影。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