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彭氏眼針療法的理論依據
中醫學術:彭氏眼針療法的理論依據 邵妍 王鵬琴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眼針療法是遼寧中醫藥大學彭靜山教授于1970年創始的一種微針療法,如今與耳針、頭枕針等都屬于針灸療法的創新,是新的微針療法,是針灸學新的組成內容。現將眼針療法的理論介紹如下。
眼針療法的理論
彭老指出,眼針療法源于古代五輪八廓學說,用后天八卦將眼睛分八區,內連五臟六腑,外查形色絲絡,診察病人的疾病和機體的情況。由觀眼識病發展至眼針分區,其理論依據十分明確,有一套獨立的理論依據和理論淵源。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組成,是人體運行氣血的通路。在表而易見的為絡脈,絡脈包括十五絡、孫絡、浮絡。彭老認為,眼部的白睛上可隱約見縱橫交錯的絡脈,正常人的絡脈纖細而不明顯,若生病以后,或由皮膚通過經絡而內傳到臟腑,或由臟腑外傳到皮膚,不論某一經或幾個經受病,都可以從眼白凈上顯露出來。經絡是通到全身,十二經與眼睛均有聯系。經絡在周身替他不為肉眼所不能見得,但是白睛可見。白睛的絲絡隨著人體疾病的變化可出現不同的形態顏色變化,一經加深即容易看見,而且一經出現,不易消失,可留下永久痕跡。眼白睛的絲絡我們可以認為屬于浮絡、孫絡,為經絡在體表之表現,故華佗曰“觀眼可驗內之何臟腑受病”。據明代楊繼洲《針灸大成》“有病道運者,必先使氣直到病所”,故白睛之絲絡之變為臟腑之病所。
眼與臟腑之間的通過十二經脈有機聯系,除肺、脾、腎、心包經以外,其余八條經脈以眼作為集散之處,經絡具有表里關系,故可以說十二經直接或間接與眼有聯系。眼主要依靠經絡為臟腑連接貫通,使眼不斷得到經絡輸送的氣、血、津液、精的濡養,才能維持正常的視覺功能。如《證治準繩》中“……外有二竅,以通其氣,內有諸液出而為淚。有神膏、神水、神光、真氣、真元、真精,此皆滋目之原液。”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