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應遵循自身規律科學發展
陳夢生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醫藥作為我國獨具特色的衛生資源,是中國特色醫藥衛生事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中醫藥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由于發展理念和認識的不統一,沒有完全堅持遵循其自身規律,致使發展速度相對緩慢。
中醫藥事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隨著經濟全球化、科技進步和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也面臨著新問題,如中醫藥特色優勢逐漸淡化消失,服務領域趨于萎縮,一些特色診療技術方法瀕臨失傳,中醫藥理論和技術方法創新不足等。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對中醫藥作為醫學科學重要組成部分認識不足。隨著西學東漸,傳統中醫藥受到了重大沖擊,甚至有人提出廢除中醫;對中醫藥學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把中醫藥的特色優勢簡單化,看成只有經驗沒有理論,或者懷疑否定中醫藥的科學性,處處排擠。
二是“中西醫并重”方針沒有真正落到實處,中醫藥從屬地位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用西醫院方式管理中醫院,使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發揮受到限制;大批“簡便驗廉”的診療技術方法和名方名藥沒有得到很好地開發應用,瀕臨失傳。
三是片面理解中醫藥現代化,把中醫藥現代化等同于西醫化,或者簡單地套用標準化、規范化,違反中醫藥自然性、人文性、個性化等特點,把中藥生產應用完全當成了西藥對待。
四是中醫藥科研偏離為中醫藥事業提供支撐的終極目標,存在著“有需求無立項、有文章無應用、有進展無突破”現象,行政人員參與課題,科研人員脫離臨床,致使科研課題低水平的重復,成果缺乏應用推廣價值。
五是不重視中藥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缺乏優質藥材,全國合法的正規中藥材專業市場調查發現藥材不合格率高達四分之一,難以保證群眾的用藥安全。同時也影響了中醫臨床療效,即使醫生辨證正確,也難保證“藥到病除”。
正確認識中醫藥發展自身規律
縱觀二千多年中醫藥發展史,中醫藥學是以中國古代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為指導,體現以學科發展為主線、理論臨床相結合、中醫中藥不可分、開放兼容促進發展的規律形成發展的獨特醫學理論體系。成書于春秋戰國時代的《黃帝內經》吸取當時我國哲學、文化、天文、歷法、地理、水利、數學等方面的最新進展,是我國中醫藥學發展的基礎。中醫學不能像西醫一樣可以從實驗室的突破推動醫學的快速發展,而必須源于長期臨床經驗的積累形成。中醫藥的辨證論治過程始終是一個完整的學術體系,辨證是中醫醫學理論的探討,論治則是以辨證為基礎而制定治法與方藥,只有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的藥物才能稱之為中藥。由此可見,中醫藥學體現人文與科學的統一,充滿東方文化的底蘊和思維。因此,總結中醫藥學自身發展規律,就必須按照包括中醫藥學自身發展的生成、完善、延續、應用進行概括。中醫藥學是“有人文科學哲理、理論離不開臨床、中藥中醫不可分、繼承基礎上創新”的醫學科學。這就是中醫藥自身發展規律,代表的是先進的理念。任何時期,都必須遵循上述這個規律。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