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骨傷亟須“去西化”第 2 頁
少林正骨的原創思維是以人為本不加重損傷
《少林正骨》出自少林寺,是少林寺文化的哲學思維所主導的。公元7世紀,達摩禪宗傳人四祖道信對佛教戒律進行重大變革,創立“菩薩戒”:“一切諸法,性本空寂,但心無染者,無求利之心,無傷害之意。”受戒的五不能五能之一是:“能見眾生苦,隨力能救治不?能。”俗稱“普度眾生,慈悲為懷的菩薩心腸”,成為少林寺僧的精神支柱。從“菩薩戒”律中也反映了其汲取道家、儒家的天道、地道、人道的哲學思維,“在天之道,曰陰曰陽;在地之道,曰柔曰剛;在人之道,曰仁曰義”。(《易經·說卦》這種以人為本,無傷害之意,慈悲為懷的哲學思維,從《理傷續斷方》對骨折損傷的治療中可充分反映出來,經一千多年的實踐,也成為少林正骨——中國接骨學的主導思想。
20世紀50年代,孟繼懋、屠開元、葉衍慶以及方先之、葛寶豐、陶甫和朱通伯等奠定我國西醫骨科學基礎的專家,在接觸到少林正骨——中國接骨學時,也全力支持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的研究。上世紀60年代,在尚天裕、顧云伍、郭維淮、李同生、劉柏齡和施杞等專家的努力下,少林正骨得到充分發揚光大。對骨折的治療,除了合并神經血管損傷之外,幾乎無一需要手術開刀的,全靠融匯了現代解剖生理學的少林正骨的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和練功而獲得康復。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的成就,獲得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稱贊,也獲得國際學術界的歡迎,來華學習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的專家遍及亞、非、拉和歐洲。
手術療法是西醫對世界醫學的重大貢獻
1997年9月間,筆者還在馬來西亞工作,有一位專家給筆者送來一套高等中醫院校骨傷系的系列教材,共15冊,并說:“老韋,這套教材是在你總編的十卷本《中國骨傷科學》基礎上改編的。”筆者翻閱后看到一冊60多萬字的《骨傷手術學》,對這位專家說:“增加這冊教材,以后的學生都西化了。”這位專家說:“不開刀,學生要找飯食呀。”還說:“中醫自古也有開刀的。”筆者付之一笑。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