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是創新的重要體現
中醫視點: 標準是創新的重要體現 張伯禮
標準化戰略是新常態下中醫藥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是中醫藥行業的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的工作,必須做好。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穩中有進,主要靠創新驅動,而在創新方面,制定標準是重要體現,創新的成果往往以標準的形式固定下來,才能更好推廣出去。標準制定本身是一門科學,是最高層面的研究活動。標準是科研成果的結晶,是許許多多研究和實踐成果的集成,它能規范一個行業、一個領域、一套技術,在研究制定過程中能鍛煉和造就人才,提高全行業的科學素養。
標準化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工作量大,任務重,意義重大。標準制定是一系列嚴謹的科學研究活動,要遵照科研的一般規律進行,要講程序,要循證。制定標準要有科研數據的支撐,要有多學科專家的共同參與,專家群體要包括本領域的專家也要涵蓋制定標準的專家,發揮行業專家的集體智慧,才能將工作做好。從立項到文獻調研、一致性評價、專家咨詢、評價研究、修改完善,再到審核發布推廣,必須符合程序。只有符合程序,才能保證有更多的專家參與進來。標準的研究制定要有專業隊伍,要有一批長期從事標準研究制定的機構單位,在全國要布些點,有整體設計和考慮。標準制定出來,就要執行使用,要依照標準這個“規矩”來做,不能任性。在標準的使用推廣上,需要有較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手段,比如可以在科研課題驗收管理中,對不采納不使用已有中醫藥標準的,實行“一票否決”的措施等等。
標準的制定和完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不能抱有一步到位的過高期望。因此,在起步階段不一定要至善至美。標準制定出來也不是多年不改,標準發布后也需要根據研究進展和學術進步不斷修訂完善,有需求按照一定程序就可以修訂,逐步達到科學合理。
醫學發展經歷了從救死扶傷到防病治病再到維護健康的過程,維護健康是醫學的最高宗旨,治療只是一種手段。讓人不得病的醫學才是好醫學,中醫藥就是維護健康的一種醫學科學,特別是中醫“治未病”是中國人對當代醫學的一個重大貢獻。治未病不僅是一個理念,要落到實處,才能發揮其維護健康的價值。我們有許許多多的治未病的技術和方法,歷經幾千年的傳承,具有很好的效果和群眾基礎。許多方法花錢很少,或不花錢,家庭社區都可以用,起到了很好的養生保健的作用。然而,各種治未病技術方法還缺乏標準。我們需要有擔當的精神、責任的意識,積極承擔起這項工作。制定中醫治未病標準有許多工作要做,許多問題要探索,需要大家來共同努力,開拓進取。
中國是中醫藥的原創國,要以標準化引領和主導中醫藥發展。中醫藥標準制定中,基點在國內,要遵循中醫藥的特點和理論指導,同時也要注意面向全球,注重標準的實用性和引領作用。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ISO/TC249)的秘書處設在中國,中國要在中醫藥的國際標準制定中發揮重要作用。制定中醫藥的國際標準,我們義不容辭,要有歷史擔當。
(本文摘編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標準化專家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中醫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天津中醫藥大學承辦的中醫治未病標準制修訂項目培訓會上的講話,由郭義、張玄、陳澤林整理)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