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東方思維的鑰匙第 7 頁
(3)“氣為一元”的一元觀
文獻證據:一元指“氣”,即氣一元論。氣一元論的提出與古代文獻,尤其《內經》對它的認識分不開,如《莊子·知北游》言:“通天下一氣耳”,《靈樞·決氣》言:“余聞人有精、氣、血、津液、脈,余意以為一氣耳”,說明氣是生命的本原,是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氣始終處于生命的運動變化之中,如《素問·六微旨大論》說:“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
專家流調證據:方克立先生說:“列寧說應該使‘我們的認識從現象的外在性深入到實體’,在這個意義上把‘象’和‘氣’分別看作是認識過程的起始階段和最后歸本階段是可以的。”從認識漸次深化的規律指出了“氣”是“象”和形神內在聯系及其存在的本原。北京中醫藥大學圖婭教授亦認為,“氣一元論”整體論和本體論特征體現于,這種“氣”是化生的而非結構的,這是東西方整體理念的最根本區別所在,明確指出“氣一元論”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本質所在。
群體研討證據:在科協論壇上,國醫大師陸廣莘教授指出:“中醫的思維模式應回歸到本質上,而氣是其‘本’,指出‘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沒有‘氣’,什么都不是。”中日友好醫院史載祥教授指出:“‘氣’我覺得是咱們原創思維很重要的一點,因為我在臨床實踐當中,把氣的升降,進一步深入的關系做了些思考。我們大醫院都經過搭橋、支架這些弄下來,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而這個問題,它忽略了一個整體,忽略了一個氣。加入‘氣’后,療效提高了一大塊。”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