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立法看中醫藥國際化發展
澳大利亞衛生執業者管理局之前發布消息稱,從7月1號開始,澳大利亞對國內的中醫師進行全國注冊管理。這一事件,使得澳大利亞成為第一個以立法方式承認中醫合法地位的西方國家,同時也意味著澳大利亞已把中醫藥納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軌道。
針對澳大利亞政府的這一舉措,國內外中醫藥界人士進行了廣泛的討論。當然,從長遠來看,澳洲中醫立法是值得肯定的,會對其他西方國家對中醫的管理和認可起到借鑒和示范作用。然而,對于長期關注于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中藥企業而言,近年來頻繁出現的“簡化注冊”、“中醫立法”等概念,帶來的卻不只是中醫藥被認可的欣喜,還有其中可能存在的諸多不確定性,而這難免會讓人產生些許不安與擔憂。
澳洲中醫立法勢在必行
談起中醫與澳大利亞的淵源,恐怕要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隨著中醫藥在全球的盛行,以及華人移民的推動,中醫尤其是針灸被引入澳大利亞,從而生根發芽,并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據統計,截至2009年,澳大利亞共有中醫及針灸診所大約5000家,從業的中醫師、中醫針灸師、中醫藥劑師超過4500人;全澳中醫及針灸診所每年服務大約280萬人次,80%的病人以英語為母語,全行業營業額上億澳元。
近年來,隨著澳洲中醫藥產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人開始看中醫、吃中藥,并逐漸認可中醫藥的療效。數年前,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曾在澳全國進行過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7.9%的澳大利亞人接受過中醫治療。而正是基于民眾對中醫療效的這種認可,以及行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才促使澳大利亞的一些州開始著手對中醫藥進行立法管理。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