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東方思維的鑰匙第 4 頁
2. 中醫原創思維模式的論證
(1)“取象運數”的象數觀
文獻證據:為了揭示中醫原創思維的內涵,我們整理和查閱了上千篇文獻,涉及中醫學、西醫學、中西方哲學、思維科學、發生學等方面的內容。醫易同源,象數思維源于《周易》,是《周易》特有的思維方式。如《周易·系 辭》謂:“夫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頤,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
中醫學實踐的整個過程貫穿著取象思維,我認為其大體可分為3個階段:活體取象-取象測藏-據象類推,這在《內經》中已明確體現。活體取象是中醫理論思維的起點,如《素問·六節藏象論》言:“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當認識主體在獲得“象”的信息后,進而司外揣內,如《素問·評熱病論》言:“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則知所病矣。”通過援物類比,把握對象的世界聯系,如《素問·五臟生成論》提出:“五臟之象,可以類推。”
象思維包含具象思維、形象思維、意象思維、應象思維等思維方式。具象思維是感官對于客觀事物可以具體感知的,即視、聽、嗅、味、觸所覺之象。形象思維是主觀對于客觀事物的形象的具體感知和反映。如中醫學弦脈之“端直以長,如按琴弦”。意象思維是由記憶表象或現有知覺的形象在感性直觀的基礎上,經過人為抽象、概括,體悟聯想而提煉出來的無形可感的觀念之象,如“醫者,意也”。應象思維,“應象”即人與自然有對應、適應之象,事物可見之象或模擬物象的象與人體生命之象有著對應的關系。如《素問·臟器法時論》與《素問·生氣通天論》等篇確立了中醫天人相應的陰陽時間醫學,有時節律、日節律、月節律、年節律等。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