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進校園的實踐與思考第 2 頁
進校園活動讓我們思考:中醫藥沒有在青年學子過去的文化教育中留下太多痕跡,但青年學子并不是拒中國醫藥文化于千里之外,也想更多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而在教育和日常生活中接受的大量信息卻是以西方文明為主。所以,社會大眾面對中西方文化沖突時表現出來的更多的是困惑。
日常生活中形而下的“器”,因為實用容易被受眾接受,但如果不掌握形而上的“道”,在中西文化出現沖突時就會困惑不解。外來優秀文化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但放棄評判標準自然會迷惑方向。這不是簡單的活動和幾場講座能夠糾正過來的,把中華民族傳統生存智慧納入國民教育,長期、有目的、有策略的文化傳播極其必要。
宣傳中醫藥文化是中醫人的責任,也應是社會其他部門的義務。在進校園活動中,我們以關心民生為由、以送溫暖為由、以學術交流為由,以文化校園等等為由,通過各個學校教務、學生管理部門、團委、學生會、工會、離退休部門等等,爭取中醫藥文化宣傳的平臺,把宣傳中醫的意愿變成其他部門的工作職責。臺面上的工作和臺面下的情感同時加油,達成意愿,完成中醫藥文化傳播工作。
人人想長壽,個個想健康,是中醫藥文化普及宣傳的基礎。受眾需求、媒體關注就是專家學者的責任,專家學者不占領中醫藥文化宣傳的陣地,劉太醫、張悟本之流就會出現。但專家學者不是靠權威震懾,而是要學會把形而下的“器”變成形而上的“道”,真真正正地傳播正統的中醫藥文化。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