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進校園的實踐與思考
洪蕾 曹文富 江陽崗 李進 重慶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
2010年重慶市衛生局、財政局撥出專項基金,重慶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啟動“中醫文化進校園——走進大學城”專項活動。進入重慶醫科大學、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外語學院、重慶師范學院、重慶大學、重慶社會主義學院等學校,發放調查表1200份,現場講座2000多人次,同時借助媒體報道宣傳和公共平臺(報刊、電視)講座。而今,活動告一段落,感觸頗多,報道出來供業內同仁共享。
在進校園活動中,我們嘗試了高校教師校際聯盟,在校際間開展了中醫選修課,利用各大學講壇,在校際間開展了以“國學視角下的文學”、“國學視角下的醫學”、“國學視角下的美學”講座,不僅讓中醫藥文化與西醫院校文化發生碰撞,也在普通高校和準備進入孔子學院的教師中引起共鳴。高校國學教師感慨,中醫藥文化的“道器并重”,更能形象宣傳國學文化;孔子學院外派教師感到,我們的文化對外民族影響來自實用,尤其是讓漢語愛好者能夠在當地找工作。實用性是宣傳媒體平臺關注的要點,也是中醫藥文化進入各個高校和對外傳播的通行證。中醫藥文化的實用性是讓抽象文化普及的關鍵。
中醫把人體視為一個生物的、心理的、社會的統一體的古老醫學思維,與當今最前衛的新型醫學模式的暗合,令世界不得不感嘆中國傳統文化的偉大和中醫藥學的神奇,這就是我們宣傳中醫藥文化的優勢和立足點。
近三年的中醫藥文化宣傳中,不論是進校園、還是媒體宣傳或是臨床和義診咨詢服務中與病人及來訪者溝通宣傳,調養生命的各種方法和手段中承載的中醫藥養生文化,都讓普通院校以及西醫院校的教師興趣盎然、津津樂道,成為普及宣傳中醫藥文化的敲門磚!
青年學子是未來事業發展的土壤和主力軍。中醫藥文化走進校園,更重要的是要走進西醫文化校園和普通大學校園。調查發現: 80、90后接受更多的是西方科學和所謂的現代化教育。因而,有必要花力氣把中醫藥文化普及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使中醫藥文化精神不再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要把熱愛中華民族文化轉化為發自心底的激情和心中堅定的信念。中醫藥文化走進校園就是培養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未來土壤,重視青年學子就是重視事業發展的未來!
為此,長期以來,專家教授堅持在每年國醫節走向街頭義診和宣傳中醫文化,利用報刊、電臺、電視臺等宣傳中醫藥文化。社會普及效果證明了我們教師的專業性和受重視程度,為校園行活動添彩加分。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