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見穿藥物離子導入結合理療治療乳腺增生病臨床觀察
【關鍵詞】 乳腺纖維囊性病;中醫藥療法; 中藥離子透入;物理治療技術
1998-10—2007-09,我們采用單味石見穿藥物離子導入結合理療治療乳腺增生病90例,并與單純中藥口服治療90例對照觀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全部180例均為河北省承德市中醫院乳腺病科門診女性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90例,年齡最小25歲,最大40歲,平均(25±16.3)歲;病程最短10日,最長7年,平均(1.0±0.3)年。對照組90例,年齡最小25.5歲,最大39.5歲,平均(27±15.1)歲;病程最短1周,最長為6年,平均(1.2±0.6)年。2組病例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確診。①多數在乳腺外上象限有一個扁平的腫塊,捫之有豆粒大小硬結節,可以有觸痛,腫塊邊界欠清,與周圍組織不粘連。②乳房可以有腫塊,每隨喜怒而消長,常在月經前加重,月經后緩解。③本病多見于20~40歲婦女。④鉬靶X線乳房攝片、冷光源強光照射、液晶熱圖象等檢查有助于診斷,必要時行組織病理學檢查。
1.3 治療方法
1.3.1 治療組 采用石見穿,每日20 g,單煎20~30 min后,濾液備用。將紗布藥墊浸于藥液中5~10 min后取出,外敷于患處,雙乳采用CFT6100乳腺治療儀(上海明珠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導入,并外加紅外線光熱輻射治療25~35 min,每日1次。
1.3.2 對照組 治宜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止痛消腫。基本方:當歸15 g,川芎15 g,紅花10 g,桃仁10 g,白芍藥30 g,赤芍藥15 g,柴胡10 g,陳皮12 g,香附12 g,丹參15 g,郁金12 g,石見穿15 g,鱉甲6 g。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
1.3.3 療程 2組均15日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1.4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確定療效。治愈:疼痛完全消失,經期無乳脹、疼痛等反應,隨訪6個月以上無復發;有效:疼痛減輕或僅經期有輕微乳脹、疼痛反應,但較治療前明顯減輕,隨訪6個月以上情況穩定,無加重;無效:癥狀無變化,疼痛依舊或在行經時仍有乳脹、疼痛反應,隨訪6個月以上癥狀不減輕,或偶有減輕隨即又復發。
2 結果
治療組90例,治愈89例,有效1例,總有效率100%。對照組90例,治愈54例,有效6例,無效30例,總有效率66.7%。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乳腺增生病是以明顯的周期性乳房疼痛為臨床特點,乃乳腺生理性周期增生與復舊不全而產生的一種臨床癥狀,是末端乳管與腺泡上皮的增生和脫落,致使乳管膨脹,而發生疼痛、腫脹、腫塊等。中醫學認為,本病多為肝郁氣滯,情志內傷,肝經氣機不調,氣血周流失度,胸脅脈絡滯而不利則痛,氣滯血瘀,結聚成塊所致。本病多發于青年婦女,年齡在25~40歲之間。與大齡未婚、已婚未育、已育未哺及內分泌失調有關。石見穿具有活血化瘀、清熱利濕散結、消腫止痛功效。局部藥物導入,增加其局部吸收、透入之功效,結合局部紅外光熱輻射,增強局部治療作用,并有改善局部微循環、調節內分泌之功,達到迅速止痛、消腫之作用。本療法較內服中藥作用更為直接,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9.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