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習:怎樣學好中醫第 2 頁
學而且問
學問學問,學中常問!秱摗分行∏帻垳、真武湯都能治水飲,為何皆用白芍?小青龍湯發散水飲用干姜、真武湯溫陽利水用生姜,為什么?常言肺無陽虛,卻有溫肺法,溫肺的目的是什么?《金匱要略》中有原文:“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 !靶臍獠蛔恪庇谩盀a心湯”顯然不對,有人認為是傳抄錯誤、有人解釋為仲景的筆誤,如此說法實屬不解。如果結合臨床應該怎樣解釋呢?吳鞠通為何把白虎湯稱為辛涼重劑?問題多多,不勝枚舉,答案也并非唯一,在此不贅述。
問而且答
薛生白《濕熱病篇》中原文,有許多是這種格式:濕熱證,……證候,……藥等味。讀此經文,你會苦于無方名,不便學習記憶,臨床難借鑒運用。也因為此,我們現在也很少知道薛氏的方劑。在20世紀90年代,筆者師從全國老中醫藥專家王行寬教授學習時,侍診摘抄了許多有效案例,如何學到老師的經驗方,并能傳承它,是我想解答的問題。于是十余年來,我將吾師驗方歸納、擬名、方解、述評,如柴百連蘇飲、清肝瀉心湯、圣愈聯珠湯、諸痹湯等。如此之舉,自己可臨證效仿,同道也可受益,老師的學術思想得以彰顯和傳承。
以上個人管窺錐指之見,多有妄言與不妥,恭請商榷、賜教。諸家之說,兼容并蓄,必精勤不倦,博學旁收!暗隆⒕、仁、術”是醫者之最高境界。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