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用科學家標準評價名醫
皋永利 山東中醫藥大學
任何時代,中醫的發展和繁榮都少不了名醫的帶動和引領。名醫的作用與中醫的昌盛,有著必不可少的聯系。所以,在現代大力發展中醫藥的新時期,名醫的培養成為了中醫事業發展中極為重要的內容。
過去的名老中醫,由于他們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很多被老百姓永記于心,有的美名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但時下,各地評選出的名醫雖說越來越多,而真正能成為老百姓心中名醫的則是鳳毛麟角。
何以至此?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點則是至關重要的,那就是我們在當下名醫的培養上是用科學家的標準來評價名醫。
回顧歷代名醫的成長過程,我們不難發現一個他們共同的成長規律,就是潛心臨床,自由探索,矢志不渝,逐漸成名。成名的環境寬松自由,成名的模式多種多樣,只要肯下工夫,持之以恒,終成正果。而現在的名醫培養,是在條條框框中成長的。關注的是名醫的外在條件(論文數量、成果多少),名醫的內在積累和臨床磨練已經不再重要。因為你是不是名醫,不是看老百姓的評價,而是看評選機構的認可。
科學家與臨床家都是從事科學研究的,但是科學家主要從事“學”的研究,而臨床家則主要從事“術”的研究,二者的研究方向是不同的?茖W家,一定要有高水平的學術研究論文和重要的科研成果做支撐,不然就難稱其為“家”。而臨床家則不同,主要看你臨床治療疾病的水平如何,即臨床技術的應用和療效怎樣,而不管你發表多少論文和取得多少成果,如果臨床水平一般,老百姓不認可,那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被稱為名醫的。由于我們誤用了評價名醫的標準,所以導致了當下的現象:名醫多多,但多不是百姓心中的名醫。
客觀地說,臨床名醫的培養是不需要太多科研投入的,給他們營造一個寬松的環境和自由發展的空間是最重要的。但由于標準的誤用,不僅加大了名醫培養的成本,也由此改變了名醫的成長之路。用科學家的標準來評判名醫,必然增加臨床醫生的工作負荷,迫使他們分出相當多的、甚至是主要精力從事科研和學術論文的整理,從事一些獎項的爭取和榮譽的獲得。更為嚴重的是,徹底改變了他們的努力方向,因為臨床技術已經不再是評價名醫的主要指標,要想成為名醫,必須從臨床以外去拼搏。
當然,臨床也需要科研,但主要應該是在技術層面上的,是和臨床工作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不應成為他們的額外負擔。
名醫是在長期為患者服務的臨床工作中不斷磨礪和提高而逐漸被老百姓認可的,這是名醫成長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只有通過與患者的長期互動和交流,你才會被越來越多的患者認識和深入地了解,才能得到老百姓一個客觀的評價。如果你不專心于臨床,不用心去和患者進行交流,就不能認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也就不能很好地為患者解除病痛,你的臨床技能也得不到真正的提高,盡管你的職稱很高,論文、成果一大堆,而你在老百姓心中不是真正的名醫。
總之,名醫成長是有自己的規律的,我們應該從評判標準和培養模式兩個方面,修正名醫的成才之路,讓他們在一個自由、寬松的環境中,不受任何干擾地潛心于自己的臨床研究,不包裝、不催化,自然而然,瓜熟蒂落。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