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驗:成肇仁巧用四妙丸驗案
中醫經驗:成肇仁巧用四妙丸驗案 陳靜 湖北中醫藥大學 09中醫七年制班
四妙丸出自清代張秉成所著《成方便讀》,是在《丹溪心法》二妙散的基礎上加川牛膝、薏苡仁水泛為丸而成。張秉成在原書中寫有:“以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若肝腎不虛濕熱決不流入筋骨。牛膝補肝腎強筋骨,領蒼術黃柏,入下焦而祛濕熱也。再加苡仁,為四妙丸。因《內經》有云,治痿獨取陽明。陽明者,主潤宗筋,宗筋主束筋骨,而利機關也。苡仁獨入陽明,祛濕熱而利筋絡,故四味合用之,為治痿之妙藥也。”二妙散(蒼術、黃柏)主治濕熱下注證,功效清熱燥濕。四妙丸與二妙散相比,清熱利濕之功更著,且兼可補益肝腎。筆者有幸跟師湖北中醫藥大學成肇仁教授學習臨床,見其將四妙丸改為湯劑,靈活加減,使其不僅僅局限于張秉成原書所治痿證,擴大了四妙丸的臨床應用范圍,現舉案例三則如下。
滑膜炎案
某男,2012年9月23日來診。右膝關節腫痛3天,屈伸活動受限,伴全身烘熱,小便黃且有異味。舌暗紅苔微黃而膩,脈沉細弦。西醫檢查:滑膜炎。中醫診斷:濕熱痹證。病機為濕熱痹阻關節經絡,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治法:清熱除濕,消腫止痛。處方:蒼術12克,黃柏12克,川懷牛膝各15克,炒薏苡仁30克,茯苓30克,澤瀉15克,豬苓10克,膽南星10克,僵蠶10克,車前子30克,澤蘭15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忍冬藤30克,雞血藤30克,絡石藤30克,酒軍10克。7劑,水煎,日1劑,分3次服。
服用上方7劑后右膝關節腫痛好轉,但左膝關節腫痛發作,伴右鎖骨腫痛,舌脈同上。守上方去酒軍,加寒水石30克(先煎),知母10克,制川烏10克(先煎),又服數劑病愈。
按:茯苓、澤瀉、豬苓為成肇仁利小便常用藥物。茯苓甘淡,《本經》記有“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可行肺之治節,心之血脈,脾之運輸,肝之疏泄,腎之氣化而達到“利小便”的目的。另外,茯苓還可以利水理氣,去菀陳莝。澤瀉甘淡微寒,能瀉水邪以利小便,內滋陰氣以強肝腎。瀉水能堅陰,陰堅又能行水,故具有雙向調節的功效。豬苓利水道,通小便,既利腎中之水,又清腎中之熱。膽南星善解風痰熱滯,僵蠶祛風化痰,軟堅散結;桃仁、紅花、澤蘭三者活血化瘀,利水消腫。忍冬藤清熱疏風、通絡止痛,雞血藤行血養血、舒筋活絡,絡石藤祛風通絡、涼血消腫,共行通絡止痛之功。由全身烘熱、小便黃且有異味,可知患者雖病屬濕熱,但以熱偏盛,加酒大黃清熱瀉火、涼血逐瘀,導濕熱而出。大黃攻下力強,恐久用傷正,二診時易為咸寒的寒水石,咸能軟堅,寒能清熱,與知母相合,均可入腎經瀉火。風性善行數變,加祛風除濕、溫經散寒力強的制川烏,去性取用。諸藥相合,以收全功。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