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志正治療白塞氏病經驗第 2 頁
典型病例
患者劉某,女性,26歲,教師,漢族。2010年1月9日初診。
患者10余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口腔潰瘍,黏膜糜爛,伴兩膝關節疼痛,活動困難,在當地醫院檢查診為“關節炎”,經治療后關節疼痛好轉,但口腔潰瘍反復發作,近一年來出現外陰部潰瘍,多在經前發作,兩眼酸痛,時有視物模糊,2009年12月到北京某醫院診治,診為“白塞氏病”,治療一月,病情未見明顯緩解而來就診。現口腔潰瘍,兩眼酸痛,眼眵較多,時有視物模糊,關節疼痛以兩膝關節為著,稍有腫脹,夜寐不實,易醒多夢,脫發,納食尚可,大便偏干,每日一行,外陰有一點狀潰瘍,月經量少,周期尚調。形體中等,頸部稍增粗,面色稍暗,有痤瘡。舌及口腔黏膜各有一處潰瘍,舌體適中,質紅,苔薄白膩。右脈弦,左脈細弦,尺稍弱。13歲時曾患青春期性甲亢,經治療痊愈。
西醫診斷:白塞氏病。中醫診斷:狐惑病。
中醫辨證:濕毒內蘊﹑氣陰兩傷。
治法:益氣養陰、化濕解毒,仿甘草瀉心合半夏瀉心湯化裁。
處方:生炙甘草各12克,半夏12克,干姜10克,黃芩12克,黃連10克,藿香12克(后下),防風12克,桔梗12克,玉胡蝶12克,枇杷葉12克,炒杏仁9克,茵陳12克,草決明12克,炒薏仁30克,密蒙花12克,桃仁10克,娑羅子10克,生姜1片。水煎服,14劑。
茶飲方:西洋參6克(先下),麥冬10克,桔梗10克,青果10克,川貝10克,鳳凰衣10克,甘草6克。水煎服代茶頻飲,14劑。痹消散浴足,每日晚1次。建議調情志,適勞逸,及辛辣油膩飲食。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