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辨治感染性炎癥第 2 頁
案2 咽痛伴頭痛(上呼吸道感染)
王某某,女,19歲,2011年12月28日初診。咽痛伴頭痛1周。患者正上高中三年級,學習緊張,精神壓力較大,體質虛弱,經常感冒。1周前感冒,咽痛、頭痛,頭孢類抗生素等藥靜點3天,又服用了牛黃解毒片、雙黃連口服液等清熱解毒的中成藥,咽痛不減而且愈加嚴重,說話吃飯都有影響,頭痛時輕時重,非常痛苦。刻診:咽痛,咽唾液和吃飯吞咽時,有異物感并疼痛難忍,頭痛,畏冷,納差,困倦,乏力,無汗,口渴欲飲熱水,口不苦,二便調,舌淡,舌苔白厚水滑,脈沉細。咽暗紅,咽后壁淋巴細胞增生,血常規:白細胞11.5×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42.8%,淋巴細胞百分比40.1%。
四診合參,辨證為少陰、太陰合病,兼挾痰飲,氣郁。方擬麻黃附子細辛湯、四逆湯、半夏散及湯、半夏厚樸湯四方合方:炮附子12克,麻黃12克,細辛12克,干姜15克,炙甘草15克,清半夏30克,厚樸20克,茯苓30克,蘇葉15克,桂枝15克,生姜30克。4劑,日1劑,水煎分3次服。
二診:訴服1劑藥后即感咽痛減輕,頭痛明顯減輕,仍怕冷,上方炮附子加至18克,繼服4劑,痊愈。
按:上述兩個病案,臨床癥狀都表現為西醫的“感染性炎癥”,西藥療效較差,而中醫辨治的優勢非常明顯。由于病機不同,遣方用藥亦截然不同。
案1主要為實熱證,證屬少陽郁熱兼陽明里實,熱盛津傷。所以主方用大柴胡湯,于清泄郁熱,宣展樞機之中,兼以通下里實,雙解少陽、陽明之邪。合以《景岳全書》玉女煎清胃火,滋津液,專治水虧火盛的頭痛、牙痛。經方與時方相合,方證相應,療效明顯。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