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辨治感染性炎癥
毛進軍 河南省駐馬店市第四人民醫院
對于感染性炎癥,現代醫學大多使用抗生素治療,但目前我國抗生素不合理應用的現象比較嚴重,而在治療“感染性炎癥”上,中醫療效很好。中醫沒有“感染性炎癥”這個概念,“炎癥”也并不完全等同于“熱證”,切不可將西醫的抗生素和中醫的清熱解毒瀉火藥等同看待,治療時必須謹遵辨證論治的法則。
案1 牙痛(牙周炎,頜下淋巴結腫大)
徐某某,女,48歲,2011年2月11日初診。左側牙痛連及左側頭痛、下頜痛5天。5天前,患者左側牙痛,服了一些抗生素和清熱瀉火藥無效,逐漸加重,伴左側頭痛、左側面頰及左下頜部腫痛。因為頭痛較為劇烈并伴干嘔頻頻,檢查提示腦電圖異常,按腦炎和牙周炎輸液3天,不僅癥狀未減輕,而且輸液后夜間不眠,干嘔更重,心煩異常。刻診:痛苦病容,左頭顳部疼痛,左側面頰腫脹,左頜下淋巴結腫大,牙痛不能張口,口苦,微渴,咽干,無寒熱,無汗,有食欲但因牙痛而難以進食,干嘔,心煩,寐差,大便干結,4天一行,小便黃,舌質暗,舌苔黃膩,脈弦數。血常規:白細胞18.8×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72.3%,淋巴細胞百分比19.5%。
四診合參,辨證為少陽、陽明合病。方擬大柴胡湯合玉女煎加減:柴胡30克,白芍15克,黃芩15克,清半夏30克,枳實15克,生大黃15克,生石膏60克,麥冬15克,熟地15克,知母15克,懷牛膝12克,生姜30克,紅棗7枚(掰開)。3劑,日1劑,水煎分3次服。
二診:訴療效明顯,牙痛、頭痛都明顯減輕,口已經能夠張開,能進食,左側面頰腫脹減輕,左頜下淋巴結仍然腫痛,大便已通,次數較多,上方減生大黃為12克,繼服3劑,諸癥消失。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