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治療睡眠障礙進展第 2 頁
治療方法
(一) 內治法
1. 湯劑 湯劑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中醫藥療法,大多數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循經典古方而治,而有些醫家則根據自己的觀點自創湯劑:連玲霞自擬清濁安神湯(茯苓30g,柴胡15g,川芎9g,半夏10g,陳皮10g,枳實10g,黃連9g,黃芩9g,當歸10g,澤瀉9g,車前子10g,石菖蒲15g,遠志10g,甘草9g)治療失眠,總有效率95.8%。陳祖周自擬加味生鐵落飲(生鐵落100g,丹參30g,茯神15g,遠志10g,琥珀10g,辰砂5g,柏子仁20g,制膽星10g,桔紅5鉤藤10g,龍膽草10g,白芍15g,淮小麥30g,大棗15g,炙甘草10g)治療夢游癥,取得較好療效。王昆在控制飲食和使用降糖藥控制血糖的基礎上,自擬地黃棗仁湯(炒酸棗仁、夜交藤各30g,生地、茯神、丹參各20g,山藥、棗皮、枸杞、桑葚、合歡皮、五味子、川芎各15g,炙甘草10g)治療糖尿病并發失眠,總有效率100%。
2.中成藥 張洪俊強調使用中成藥也應該辨證論治,用逍遙丸治療肝郁脾虛型不寐,每次6g,,每日2次。用血府逐瘀湯口服液治瘀血內阻型不寐,每次10ml,加龍膽瀉肝丸5粒,每日2次。用生脈飲口服液治氣陰兩傷型不寐,早晨、中午各10ml,晚臨睡前服20ml。先予藿香正氣膠囊,芳香化濕、健脾和中,后改歸脾合劑,益氣健脾、養血安神治脾虛濕困型不寐,藿香正氣膠囊每次2粒,每日3次,歸脾合劑每次100ml,每日2次。
3.單味藥 許英章對于長期體弱畏寒不寐者,采用每日煎服一杯淫羊藿代茶,用量可從10g,開始,如無不適,1周后增至15g,2周后增至20g。付美琴等仿西醫晨興奮、晚鎮靜,自擬失眠方:(1)五味子30~60g,搗爛,水煎,每晨空腹頓服。(2)炒酸棗仁30~90g,水煎,每晚睡前頓服。
(二)外治法
1. 針刺治療 和湯劑治療一樣,一般均依據中醫理論辨證施治。劉月芝認為失眠與中風有相似之處:病位均在腦,均與神志有關,病機屬于“上實下虛”。據此提出針灸治療應該采用清上補下法,選穴為:頭三神(神庭、本神、四神聰)、風池、曲池、外關、合谷、足三里、三陰交、太沖。患者取平臥位,頭三神平刺,用連續壓手法,以得氣為度。曲池、合谷、外關用捻轉瀉法,足三里、三陰交、太沖用捻轉補法。治愈率78.0%。劉瑞云認為老年人失眠多為陰津虧耗,不能制陽,陰陽失交所致。根據“夜以陰為主,陰氣盛,則目閉而安臥,若陰虛為陽所勝,則終夜煩擾而不眠也”的理論,以針刺陰經為主治療老年人失眠癥38例,治愈24例。有人則善于特殊取穴,向詩余等針刺背俞穴治療失眠59例,取腎俞、心俞、胃俞,針尖對準脊柱斜刺;對照組口服安神補腦液。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6.5%,對照組70%,P<0.05。樊留博等報道用皮內針治療失眠癥,取穴:心俞、神門、三陰交,耳穴為神門、皮質下。心脾兩虛加脾俞、足三里;心膽氣虛加膽俞。對照組用苯二氮卓類藥物安定片,每次睡前30分鐘服用5mg,每晚一次。結果治療組有效率為75%;對照組有效率為64.3%;經統計學處理有顯著性差異(P<0.05)。
2. 推拿治療 成為品采用按摩治療,取穴:主穴有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腎俞、膽俞、神堂、膻中、神門、內關。配穴有命門、天樞、足三里、三陰交、氣海、關元等。華新宇采用捏脊療法治療,每天1次,10天1個療程。均取得較好療效。
3.艾灸治療 徐宓宓采用每晚臨睡前用艾條溫和灸百會、涌泉各15分鐘,結果79例中,顯效50例,有效26例,無效3例。
4. 走罐治療 呂金倉等以背三線(后正中線大椎穴水平旁開0.5寸,1.5寸,3寸向下各引一條平行線至腰陽關水平)走罐治療失眠69例,總有效率95.7%。
5.中藥浸泡配合足部按摩治療 黃劍萍以中草藥(毛冬青30g,威靈仙30g,雞血藤30g等)水煎煮,待溫度適宜時將雙足浸于藥液中,使藥液浸過足面,每晚睡前浸泡約15min,而后行足底按摩,每次按摩的時間約30~40min,1次/天,10次為1療程。觀察組予以口服西藥:舒樂安定1mg,每日一次,維生素B110mg。結果治療組有效率為92.86%,對照組有效率為77.50%,證明中藥浸泡配合足部按摩對于改善睡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中醫五絕網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