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之道
中醫養生之道的精髓不過區區十余字,“食飲有節,起居有常,和于術數,不妄勞作……”其實又何須多言呢,十幾個字早已把人體五臟、六腑、精氣神的調理通通概括了。但縱使如此淺顯易懂,做起來又談何容易!對現代人而言,中醫養生之道更像是井中月、鏡中花……
現代醫學指出,青少年睡眠時間應不少于8小時,成年人與老年人也都應在7-8小時為宜。這個睡眠控制量適應了現代生活節奏快、求效率的特征,普遍為人所接受。但縱使如此也有相當一部分群體得不到每日7小時睡眠時間的保證,從而進入亞健康狀態,抑郁癥、心臟病等誘發機率大大增加。
“起居有常”,僅此中醫養生之道一條,不知已難倒多少英雄好漢了……我們自然無法對現代人工作環境、生活習慣等做出評判。白天工作壓力大,晚上夜生活解放自己;肥甘厚味、觥籌交錯是對還是錯,能選擇嗎?有退路嗎?正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效法莊周、老聃又談何容易!至此不免令人深深嘆息,中醫養生之道竟是一個極奢侈的詞語……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悉去。如果人沒有非分的欲望,不貪圖、不虛榮,則正氣自在、真氣從之。拋開生命的純潔,再侃侃而談中醫養生之道,豈非本末倒置、貽笑大方?中醫養生之道,說到底是一個修煉自己、駕馭自己的過程。生死不過是一場輪回,養生者并非執著于生,而應在情感上超脫于死。
中醫的老年養生之道
人到老年,體質的總特點是虛,特別是血虛為主。血能內養臟腑,外濡皮毛筋骨,從而維持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的正常機能活動,一旦血不夠用,就會在人體各方面表現出來。常見的癥狀是:面色蒼白無華或萎黃,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關節活動不利,四肢麻木,皮膚干燥、作癢,精神倦怠,舌質淡,脈細無力。這種體質多由年老體弱,或老年脾胃功能低下,血液生化不足,或七情內傷過度,陰血暗耗所致。這種老年人的養生宗旨是補血養血,益氣生血。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