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經世的養生之道
名人養生:徐經世的養生之道
耄耋之年的國醫大師徐經世因為長期超負荷工作,積勞成疾,患有高血壓、膽結石等病,去年還因為膽結石誘發膽管炎做了膽囊摘除術,但他身體恢復很快,如今又能在門診見到他忙碌的身影了。徐經世雖然退休20多年了,直到去年,他每周還堅持去上4天門診。在家時看看書養養花草,整理積累下來的病案資料,每天堅持晚飯后散步。雖然有些小病,仍然精神矍鑠。對于自己帶病高壽,他總結為順應自然、減少虛耗,“養生,關鍵在一個‘養’,沒病就預防,有病則養病,充實體力才能延長壽命”。徐經世的養生之道就在于“養身、養心、養德”。
養身:順應自然,起居有度
順應自然是徐經世養生觀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他看來,中醫講求“天人相應”,人們生活在自然環境中,氣候變化,晝夜更替,環境變遷等,都會影響人體健康。例如冬日嚴寒,盛夏酷暑,春秋季節的忽寒忽暖都對人體產生影響,身體較弱的老人,氣候變化時則易生病,因此要起居適時,預防疾病。
在生活中,要做好起居飲食,以保“真氣從之”,以達到“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目的。拿飲食來講要做到飲食有節、清淡,多吃蔬菜,進食要細嚼慢咽(每餐15~20分鐘),而且要多樣化,并注意冷熱。從季節來說夏慎濕熱,冬慎寒涼,每天三餐晚食宜少。
在徐經世的養生觀里,身體健康與否,首先要與自然相應,正如中醫學提出“整體運動論”——“天地一體”“五臟一體”“天人相應”。這就把人與自然界密切聯系起來,把運動變化密切聯系起來,說明人們生活在自然環境中,氣候變化、晝夜更替等因素都會影響人體健康。身體較弱者及老人,氣候變化超出人體適應能力時多易生病。對此中醫早有認識,把自然環境與氣候的改變歸納為“六氣”,而當這“六氣”變化劇烈直接導致人體疾病時,則稱之為“六淫”之邪。“六淫”致病,往往與季節氣候有關。因此要做到起居適時,預防疾病。
《素問·經脈別論》中提出:“故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于過用,此為常也。”“過用”指超越常度, “過用”是“生病”最常見的病因,是致病的普遍規律。根據《黃帝內經》“生病起于過用”的觀點,徐經世主張平日養生要減少虛耗。“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意思就是要減少消耗,不去妄耗,凡事量力而行。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