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老中醫養生八法
健康長壽的當代名老中醫是公眾養生的楷模。作為一個群體,他們代表著當代中醫的最高水平,不但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而且自身是中醫養生方法的實踐者和受益者,對養生保健有著獨特的個人經驗和心得。他們的養生方法也更適合當前的社會文化生活,更貼近大眾,具有更強的實用性和可推廣性。
因此,我們通過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名老中醫養生保健經驗挖掘、整理與推廣應用研究”項目的研究,通過對當代名老中醫進行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搜集其個人養生經驗,進行挖掘、整理。本課題的研究對象為“十五”、“十一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經驗傳承研究”項目入選的全國當代名老中醫,包括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遴選的第三批、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納入養生經驗調查的全國名老中醫共119位,正式提交完整養生調查問卷者58位,平均年齡為(75.43±7.44)歲,中位數為73.5歲,其中男性51位,女性7位;來自全國21個省/直轄市,包括了50多個城市或地區。采用半開放式的問卷調查形式,調查的內容為名老中醫對中醫養生理論的理解及其養生經驗,包括養生的理論源流,名老中醫養生主張及個人養生實踐經驗等。同時全開放式地收集了全國59位名老中醫的個人養生經驗總結,其中7位為國醫大師。
心態平和 精神內守
本研究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名老中醫提倡修性養神,并自身踐行修性養神的方法;在心態調節方面,大多數名老中醫提倡平和自然、淡泊寧靜,并以此作為自身的養生原則。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多年來,此經文一直被歷代眾醫家及養生家奉為最高養生原則。當代全國名老中醫在這一原則的認識上可謂高度一致,在問卷之外,其自身總結的養生經驗中幾乎都對這一養生原則進行了不同程度或不同角度的闡述。如國醫大師周仲瑛即提出“平衡心態,寧靜致遠”的養生原則,可見保持心態平和是養生的關鍵。而干祖望老專家的“童心、蟻食、龜欲、猴行”八字養生原則中“童心、龜欲”四字道出了養心的重要性與具體方法。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