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道家養生重視服食導引第 2 頁
服食餌,藥物輔養法
服食餌是道家用藥膳求得長生的一種重要方法,陶弘景對此深信不疑。藥物深入研究,他編成《本草經集注》一書,他首創按藥物自然屬性和醫療屬性編目分類,將藥物分成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和食等類,對于藥物的性味、產地、采集、形態和鑒別諸方面作了詳細的論述,并對原書錯謬予以一一訂正。他能熟諳藥物,依循藥性進行服餌,自然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對利用礦石煉制“仙丹”,陶弘景卻非常謹慎。魏晉時期,盛行服食“五石散”,即傳說中的“仙丹”,結果吃死了不少人。“五石散”的主要成分是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黃和赤石脂,此外還有一些輔料。“五石散”本來是一種治療傷寒的藥,為東漢末年著名醫家張仲景所創,對治療傷寒確實有一定的效用。但到了魏晉時期,“五石散”卻成為士大夫競相追逐的時尚消費,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征。正常人非疾病而服用“五石散”的表現,輕則身體燥熱,生癰生瘡;重則精神恍惚,不能自控,長期服用甚至還會喪命。
遵食誡,飲食養生法
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說: “百病橫夭,多由飲食。飲食之患,過于聲色。為益亦多,為患亦切。”意思是說,各種疾病導致的意外死亡,多數是飲食的原因。飲食造成的禍患超過了聲色。所以飲食雖然是人體必需,但飲食不當也能給人體造成危害。如“先饑而食,先渴而飲。”意思是說,在饑餓到來之前就吃飯,在口渴到來 之前就飲水。這主要是因為人在大饑大渴時,胃口大開,最容易過飲過食。《素問·痹論》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意思是說,吃得太多,超過了腸胃正常的消化功能,致使食物長時間停留在腸胃里。脾胃功能因為負擔過重,脾不能及時輸布和吸收營養物質,脾胃就會受到損傷,影響消化。其結果是氣血生化之源不足,難以供給人體生命所需的營養,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所以“久饑不得飽食,飽食成癖病”就是這個道理。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