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長壽經驗
名人養生:孟子的長壽經驗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我國戰國時期的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又是儒家的代表,人們稱孔子為至圣,稱孟子為亞圣。據說孟子活了84歲,這在當時醫療水平相對落后的情況下,算得上是高壽之人。他為什么會如此長壽呢?用現代觀點分析,我們將其歸納為四個方面。
積善成德
孟子是山東鄒縣人,名軻,幼年時代受到母親的精心撫養與教育。孟母對孟子的成長要求十分嚴格,她認為居住環境會影響人的身心健康,所以當孟母發現居住的人為環境風氣不利于孟子的成長時,曾經遷居三次,使孟子有了良好的居住與學習環境。孟母還嚴格要求孟子勤奮學習,努力上進,她將正織的布割斷說:“你求學半途而廢,就像割斷的布—樣,永遠不會成功。”孟子發憤讀書,終于成才。
孟子在適宜的環境里生活,也養成了他平時愛做好事、積善成德的品行。孟子提倡保養良心,減少私欲;正人先正己,要與人為善;交品德端正之友;為人要安常守分,不憂窮困;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謹言善行,要與民同樂,與人共享;提倡仁、義、禮、智、信,即要有惻隱之心(仁),正直之心(義),恭敬之心(禮),是非之心(智),謙誠之心(信)。他以此規范自己的行為,對自己的身體也必多有助益。這就是古人說的“仁者壽”、“智者壽”的道理。一個人要排除各種妄念,平時多說好話,多行善事。醫學家孫思邈說:“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養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漢代學者董仲舒認為,“仁者所以多壽,外無貪而內心靜,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仁者長壽在于善修身養性。孟子常懷慈善之心,積善成德,這是他長壽的秘訣之一。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