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脊柱部傷筋 第三節 腰部病癥(上)第 20 頁
【手法治療】
1.原則 舒筋跳絡、活血散瘀,解痙鎮痛。
2.施術部位 病變局部(腰部)及其壓痛點。
3.主要手法 推、揉、振、動。
4.取穴 扭傷、人中、腎俞、痛點、大腸俞、環跳、殷門、委中、承山、陽陵泉、昆侖等穴。
5.時間與刺激量 每次治療十五到二十分鐘為宜,手法刺激宜輕,穴位刺激宜重。
6.手法操作(分以下七個步驟)
(1)按摩扭傷人中法 病人取仰臥位。術者用拇指點、揉、推、按對側扭傷穴(陽池與曲池穴連線上四分之一處)1到2分鐘;拇指或中指端壓撥人中穴1分鐘左右。肌肉和筋膜損傷,應側重刺激扭傷穴,韌帶及小關節損傷,應側重刺激人中穴。
(2)推揉分撥理筋法 病人取俯臥位。術者立于側旁,用雙手掌或拇指由上而下(從內上向外下)做“八”字形分推數遍,雙手掌自上而下揉脊柱兩側腰肌(以骶棘肌為主)3到5遍,拇指在最痛點處揉、撥(每個痛點2分鐘)并順其纖維方向推理筋肉數遍。
(3)壓振腰部痛點法 病人取俯臥位,術者雙掌重疊放于痛點部位、隨病人深呼吸向下垂直壓振5到7次(呼氣時壓振、吸氣時抬起)。
<<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