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脊柱部傷筋 第三節 腰部病癥(上)第 2 頁
3、椎間孔 椎間孔是由相鄰兩個椎弓根的上、下切跡構成上下壁,椎體、椎間盤構成前壁,后關節及其突起構成后壁,由脊神經通過,故又稱脊神經管。
4、腰、骶部脊神經分布 腰骶部的脊神經,從椎間孔發出后即分成前、后兩支。前支與相鄰諸神經的前滯聯合形成腰、骶神經叢,主要構成股神經和坐骨神經,而分布于下肢;后支轉向背側,又分成內側支和外側支,穿過1到2或更多椎骨,分布于腰臀部的骨、關節、韌帶、肌肉和皮膚。此外神經根從椎間孔出來不久,在脊神經節的遠側分出腦膜返支,穿過椎間孔和返回椎管,分布于后縱韌帶、硬脊膜和椎管骨膜、硬膜處血管等部位。
5、腰部肌肉及腰背筋膜 腰部的功能活動有5組肌肉參加,每個方向的活動都有2組肌肉參與,即協同肌的收縮與拮抗肌的松弛來完成。腰部肌肉的功能:前屈—腹直肌、髂腰肌;后伸—骶棘肌;側屈—骶棘肌、腰大肌和腰方肌;旋轉—橫突棘肌(又稱多裂肌)。
腰背筋膜位于背部居于淺、深肌之間,較薄,到腰部致密增厚,分深、淺兩層,分別包被于骶棘肌的前、后面,形成骶棘肌之間附著于橫突;淺層通過骶棘肌的背面附著于棘突;向外深、淺兩層在骶棘肌外緣匯合,成為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起始腱膜;向上附著于十二肋下緣;向下附著于髂嵴。
腰部是支持和運動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許多骨、關節、椎間盤、韌帶、肌肉、筋膜和神經等組織構成。腰部運動靈活,能適應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種要求,但也會因上述各種組織器官的器質性改變,或附近臟器的疾病而引起疼痛。腰部傷筋的表現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腰痛或腰伴腿痛 疼痛的程度差別很大,從輕微的鈍痛到刀割樣劇痛不等;有的比較局限,病人能清楚而準確地指出疼痛部位,有的疼痛部位較深且區域模糊;有的僅限于腰部,有的可向下肢擴散。多數晝夜均有疼痛,但有的病例白天腰痛重,夜間休息減輕,有的病例白天輕微活動后腰痛減輕,夜間常因腰部疼痛、僵硬而不能入睡,或在睡眠中痛醒,起床時更感困難。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