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脊柱部傷筋 第一節 頸、背部病癥第 18 頁
(五)夾肌損傷
【解剖生理】
夾肌呈三角形。位于上背部及頸部斜方肌和上后鋸肌深面。起于3到6頸椎項韌帶、第7頸椎和上6個胸椎的棘突,下部為頸夾肌止于2到3頸椎橫突后結節,上部為頭夾肌止于乳突的外側及上項線。該肌受1到8頸神經后支支配。作用:單側肌肉收縮使頭頸向同側側屈和回旋、雙側同時收縮使脫頸伸直并略后仰。
【診斷要點】
1.病史 夾肌損傷除有和頸部其它肌肉損傷的同樣原因外,還常由于該肌在第6頸椎棘突旁與菱形肌、上后鋸肌纖維交叉,故5、6頸椎棘突旁的夾肌筋膜常受兩肌剪性應力作用引起急、慢性損傷,以慢性損傷多見。
2.癥狀 開始僅感頸后部酸脹、疼痛,活動輕度受限,以后可因受累或風寒濕侵襲而加重,重者疼痛可向上肢、枕部、肩背部擴散,并可伴有植物神經障礙。
3.交叉 可觸及該肌痙攣、變硬,在乳突后斜方肌外側和4、5、6頸椎棘突旁斜方肌深部有明顯壓痛,并可向上肢、肩背及頸前部擴散。
【手法治療】
(1)揉捏推擠理筋法 病人正坐低頭,充分暴露頸部。術者立其后方,用一手扶其頭部(隨時配合屈伸及旋轉活動),另手多指自上而下揉捏該肌數遍;然后,用雙手拇指自下而上向棘突中線推擠夾肌數遍,雙拇指隨頭頸伸屈向上推理該肌纖維5到7遍。
(2)施“托扶枕頜搖擺法”操作方法同上,但擺動方向相反。
(3)按摩俞穴痛點法 病人正坐。術者立其后方,用拇指點揉風池、壓痛點、肩中俞、天宗、肩井等穴,多指捏拿肩部。
<<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