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脊柱部傷筋 第一節 頸、背部病癥第 12 頁
【臨床表現與診斷】
1.發病年齡與病史 外傷性半脫位,多發生于輕壯年,常由于頭頸部長期處于一側過度旋轉位,或猛然向一側過度旋轉受傷史。病理性半脫位多見于兒童,本病發生以前,先有呼吸道感染和全身發熱等病史。
2.癥狀 頸項部僵硬、疼痛,疼痛可擴散至頭枕部,頭部不敢活動,并向一側傾斜。病理性半脫位,常伴有咽喉部腫痛及全身發燒等癥狀。
3.檢查 頭呈固定姿勢,頭部轉動困難且劇痛。第2頸椎棘突偏歪或后凸,枕骨下緣與偏斜棘突旁有明顯壓痛點。X線檢查,除常規正位、側位片外,還應拍照張口位的寰樞正位片,以觀察樞椎齒凸是否與椎體連結,兩側寰樞關節是否對稱,以明確診斷。
本病依據病史,癥狀及指觸和X線檢查結果,一般可明確診斷,與頸部筋肉急性扭傷不難區別。
【治療】
1.原則 舒筋活血,整復脫位。
2.施術部位 頸項部。
3.取穴 風府、風池、風門、天宗、天鼎及頸部阿是穴。
4.施術手法 推、按、滾、揉、(牽)動。
5.刺激量與時間 手法刺激應輕緩柔和,以不增加病人疼痛為度,施復位手法時,一定要謹慎;每次治療時間十五分鐘左右,隔日或3日1次為宜。
<<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