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根本方略第 8 頁
重點創新中醫健康服務之“藥”,建立中藥新培采研制標準
經過中醫藥人多年來努力,中藥劑型創新已經取得良好的成績。如丹參滴丸、藿香正氣滴丸等,確實改變了中藥的口感,提高了療效,便于攜帶和服用。但是,從中藥創新的整體來看,面臨的創新任務還是相當艱巨。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藥材的種植、采集、粗加工,需要針對氣候、土壤、水源、種子、施肥、除草、滅蟲等現狀,有必要制定新標準,確保藥材產出質量。
二是藥材的交易,需要針對倉儲、運輸、交易等行為進行新規范,確保藥材交易質量。
三是新藥的研制,需要針對組方、用藥、工藝、設備、療效觀察、使用說明等,需要在突出中醫藥基本理論元素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研制、評估標準,確保新藥研制質量。
四是傳統的炮制,需要針對膏丹丸散酒等傳統中藥制劑(包括醫院制劑),建立基于中醫藥基本理論的新的組方、工具、炮制及療效評估標準,確保傳統制劑的炮制質量。
唐·劉禹錫說:“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創新,是任何事物發展的必然。但是,就中醫藥學而言,著眼當前,必須重在繼承;放眼未來,必須勵志創新。
漢·揚雄《太玄·玄瑩》曰:“有因有循,有革有化。因而循之,與道神之;革而化之,與時宜之。故因而能革,天道乃得;革而能因,天道乃馴。夫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所以,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根本方略第 8 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