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根本方略第 6 頁
建議在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圍繞中醫藥學“理法方藥”的學術體系,明確創新目標,健全創新機制,共同努力做好“四個重點創新”:
重點創新中醫健康服務之“理”,創建中醫新辨證體系
創新,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社會、一項事業、一個學科要想走在時代前列,離不開理論創新。中醫藥學的基本理論沿用了幾千年,臨床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具有指導意義的,但也證明了在一定程度上是粗放的、需要精細化、標準化的。近數十年來,中醫藥學界不斷在做中醫藥基本理論精細化、標準化的工作,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但遇到的障礙也眾所周知。關鍵在于不能為精細化而精細化,為標準化而標準化,甚至“以西套中”、“以西律中”,閉門造車的結果是“淡化了中醫特色優勢,僵化了中醫臨床思路”。必須抓住關鍵問題創新理論方法,經過約定俗成,成熟一個標準、公布一個標準、實施一個標準。
什么是需要創新的“關鍵問題”?是中醫臨床,是中醫臨床中的診斷,是中醫臨床診斷中辨證方法、證候標準。中醫不同于西醫的一個要點,是中醫診療主要是針對“證候”,中醫臨床行為的全過程,《傷寒論》第十六條講得清清楚楚:“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觀其脈證”,是抓四診合參獲知的“主證”;“知犯何逆”,是抓病機的“主變”;“隨證治之”,是針對主證、主變抓“主方”。而其關鍵又在于前八個字:“觀其脈證”是辨證的切入,“知犯何逆”是審癥求因的思辨。如何切入?如何思辨?前人通過臨床的不斷探索,總結出諸多辨證綱領,有“八綱辨證”、“臟腑辨證”、“經絡辨證”、“衛氣營血辨證”、“氣血津精辨證”等。為什么沒有統一的辨證綱領?是因為疾病譜的不斷變化,是因為臨床認知不斷提升,前一個綱領已經不夠用,不能合理解釋新病因、新病機、新證候,才倒逼產生新的辨證綱領。
現在,人類已經進入21世紀,新病種不斷發生,疾病譜不斷演變,各種疾病的致殘率、死亡率的升降正在不斷改變,中醫辨證必須與時俱進,應當舉中醫藥學界的全體之力,重點創新中醫健康服務之“理”,包括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等,而重點是創建中醫新辨證體系,可以通過實驗室研究、典型醫案大數據分析、臨床驗證的系列方法,試行提取辨證元素,給出各元素的權重,按病種分類創新、建立精細化、標準化、新的中醫辨證體系。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