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根本方略第 7 頁
重點創新中醫健康服務之“法”,規范中醫新治則治法
縱觀歷代中醫名著,治則治法層出不窮。其中,可用于臨床實際的固然很多,但反過來“依方定法”“依法定則”的也不少;現代中醫臨床中“西醫診斷”“中醫配方”的現象更是司空見慣,這就更談不上治則治法了。長此以往,必然導致中醫在審癥求因、辨證論治的基礎上“依證定則、依則立法、依法組方、依方用藥”臨證規矩的退化或丟失。
因此,有必要在大搜集、大整理、大分析的基礎上,根據現代病種、藥材資源、組方經驗、用藥習慣等,采用分病種、小試驗的辦法,逐步規范中醫新的治則治法。
另一方面,可以在中醫外治法(包括針灸、推拿、敷貼、盥洗、灌腸、坐浴、熏蒸等),采用“拿來主義”,吸納、融會現代科技的方法與器械,創新中醫治法。
重點創新中醫健康服務之“方”,構建中醫新組方模式
眾所周知,中醫采用內服法治療疾病,說到底是靠“方”治病。由于疾病譜的不斷演變,由于天然藥材新品種的不斷發現,由于臨床經驗的不斷累積,中醫健康服務之“方”(包括名老中醫經驗方、民間經驗方、少數民族醫經驗方)也在不斷更新。中醫臨床開出的每一個處方,實際上是其理論修養、臨床經驗的集中表達。由于當前中醫臨床思維出現了兩種傾向而致使中醫處方出現了兩種偏向:一種是強調唯經方之是從,經方的藥名、味數、劑量,都一律不能更改;一種是強調唯經驗之是從,根據西醫診斷給予中藥配方,無“君臣佐使”可言,一張處方的藥味甚至多達80多味,一味藥的劑量甚至多達200克,有的一劑藥重達500克以上。這是針對致病因子“放大炮”,“開機關槍”,目的是不管是什么病,總能“掃射”中的,實際上還是辨證不明,心中無數,如此組方,當然離精準治療甚遠。上述兩種組方偏向都多次導致醫療糾紛甚至醫療事故的產生。于是,管理部門就必然杯弓蛇影,急速做出制首烏只能開3克、法半夏只能開9克等違背中醫用藥規律的規定,如果這類“急就章”式的臨時規定不斷發布,勢必導致中醫組方無所適從。
凡事不可偏激,中醫本來就追求“燮理陰陽,調和致中”。現代人生活的節奏、習慣、環境以及所產生的疾病,都與數千年之前的人們區別甚大,不可能按照經方生病,現代中醫應當繼承經方的組方思想和規矩,將經方化裁應用,豈可“崇古泥古”套用經方?至于某些“大雜燴”式的所謂經驗方的、大劑量用藥的大處方,則是“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更是無需置評。
所以,當前關于中醫組方的創新,至少有必要做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病種,篩選有效的代表方劑,給出化裁的范圍與方法;二是厘清中醫組方的原則與要領,創造新的組方模式。例如,古代以藥為君臣佐使,根據現代病證的復雜性,可以用功能藥組按君臣佐使的體例組方;三是根據經方和名老中醫經驗方研制組方軟件。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