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發展有“四靠”第 9 頁
模式:整體和諧模式
中醫學認為,人作為自然界與社會的一員,必須與它們統一和諧。人要生存和發展,除了人體本身的和諧外,還必須遵從自然規律,與自然界和社會保持協調關系。
人體是有機的和諧整體
人體是由若干臟器和組織、器官所組成的。各個臟器、組織或器官,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功能,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整體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決定了機體的整體統一性。因而在生理上相互聯系,在病理上則相互影響。機體整體統一性的形成,是以五臟為中心,配以六腑,通過經絡系統“內屬于腑臟,外絡于肢節”的作用而實現的。這種五臟一體觀反映出人體內部器官是相互關聯而不是孤立的一個統一的整體。
人與自然界的和諧統一性
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同時,自然界的變化又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而機體則相應地產生反應。屬于生理范圍內的,即是生理的適應性;超越了這個范圍,即是病理性反應。故曰:“人與天地相應也”(《靈樞·邪客》),“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靈樞·歲露》)。中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應,不是消極的、被動的,而是積極的、主動的。人類主動地適應自然,從而提高健康水平,減少疾病。如“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素問·移精變氣論》),“凡人居住之室,必須固密,勿令有細隙,有風雨得入”(《備急千金要方》)等等,都是積極主動適應自然環境的具體措施,說明了中醫學已經注意到人對自然的能動作用。
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性
人生活在紛紜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其生命活動必然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人與社會環境是統一的,相互聯系的,人不但是生物個體而且是社會中的一員,具備社會屬性。人體的生命活動,不僅受到自然環境變化的影響,而且受到社會環境的制約。人—家—國整體和諧一致觀,可減少無謂的矛盾爭斗,具備較強的適應社會的能力。又取類比象聯系社會提出中醫方劑之君臣佐使和諧一致的組方原則,體現治療人體疾病如同治理社會一樣,需要方方面面的力量協同努力。
由此可以看出,中醫學發展的模式,不單是孤立追求身體健康,而是追求“順應自然—身心健康—適應社會”這樣一種整體和諧狀態模式。這種模式,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先進性和生命力。中醫學發展的模式涵蓋了健康、亞健康、疾病狀態下的各個過程,它反映了人類對完美人生的追求。隨著世界醫學模式從“純生物模式”轉變為“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使得西醫學從傳統的“治療型模式”轉變為“預防、保健、群體和主動參與模式”。至此,強調整體和諧的中醫學日益受到重視。我們要抓住契機,與時俱進,完善中醫學整體和諧的醫學模式。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