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發展有“四靠”第 8 頁
兼容新知
病因病機
近百年來,廣大醫學科學工作者運用科學技術對中醫病因學的某些方面進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進展。例如在氣象醫學方面,國內醫學界除結合中西醫有關知識進行理論探索外,主要從調查研究入手,研究氣象與疾病的關系。有人證實了關節痛的發作與氣溫、濕度、氣壓的變化有顯著關系。天氣變化的因素有二種:一種是周期變化,主要是受太陽輻射的影響;另一種是非周期變化,主要是受大氣環境的影響。探討天氣變化與疾病的關系,過去往往采用個別氣象因素(如溫度、濕度、氣壓等)進行分析,事實上各種氣象因素的逐日變化,主要是由于上述兩種天氣變化的影響。而且在大氣環境中,人體往往受到各種氣象因素綜合的作用。這些觀察對進一步研究“季節病”(每年某一定季節發生或復發的疾病)與“氣象病”(某種天氣情況下發作或病情加劇的疾病)也是有價值的。還有中醫病機與現代醫學中的病理學相結合認識中醫病機學。中醫病機研究主要是從陰陽失調、邪正盛衰以及氣血失和等整體宏觀方面進行分析與綜合;現代病理學研究則主要是借助科學方法與技術從微觀方面進行觀察分析。若能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那么,既能使中醫病機的研究更具科學說理性,又能使現代病理研究超越細胞或組織的單一模式,從而推動中醫與現代醫學的病機研究的進展。
診斷
以診斷微觀化研究為例。診斷微觀化研究是指采用現代科技,尤其是現代醫學的先進技術,在較深的層次上,對病情進行較為微細的檢測,以求更準確地認識和辨識病證,更為本質地闡明證的物質基礎。
從事微觀化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針對八綱辨證、氣血辨證之“證”進行,以闡明陰陽學說、寒熱本質、氣血理論;二是針對臟腑辨證之“證”進行,以解釋臟腑病證的本質。這些研究主要采用了生化免疫指標、電生理、微循環、阻抗血流圖、血液流變、細胞分光、微量元素、病理形態等手段,從而大大擴展了中醫診斷的思路和視野,獲得了許多有益的資料。
治療
以桂枝湯為例,現代兼容實驗研究發現,其治療作用有:清熱和消炎作用;改善消化系統功能;解痙、鎮痛和鎮靜作用;改善心血管功能;抗過敏作用;雙向調節作用;使白血球內cAMP升高的作用等等。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