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醫不容任何置疑第 5 頁
要理直氣壯反對“反中醫”
“反中醫”在現代中國已沒有正當理由
百年來都是一些什么樣的人在反中醫呢?在清末民初,主要是一些受到西方文化影響的文化名人。他們極力反對中醫藥,是因為他們當時正處于政府腐敗衰弱、國家前途無望的艱難處境之中,而西方的強勢給予他們新的思考和探索的機會,因此認為已不可能再通過中國的國故之學來解決中國現實中的危難,希望用西方的科學民主來救中國,于是就有了將包括中醫藥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統統都徹底打倒的極端之舉。如果我們的國學力量十分強大,真能解決當時中國的生存和發展問題,也就不可能發生新文化運動,所以在當時出現否定中醫藥的這種歷史局限是可以理解的。
現在的那些反中醫人士主要是一些偏執的科學主義者和網絡憤青。他們已沒有了百年前那種為了救國的正當理由,所提出的反中醫理由主要是他們片面地認為中醫不符合所謂的科學標準,并指認中醫是偽科學、甚至是反科學,因此必須取消中醫。
在此我們必須嚴肅指出,反中醫人士過度偏執地認為只有西方的科學實踐方式才是科學的,因而頑固地使用一些脫離實際、閉門造車弄出來的概念和一些即使在西方也已過時的哲學家個人觀點作為所謂的科學標準,并以此來衡量和評價所有社會實踐活動。他們不顧中醫藥在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中長期存在并持續發揮著巨大作用的鐵的事實,就草率地提出要廢除中醫藥,已嚴重違背了“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
也許反中醫人士忘了或根本就不懂一個最基本的學術常識:理論來自于實踐,又反過來指導實踐,通過實踐再總結、修正和提高理論。如果某個理論、概念和評價不能詮釋和指導實踐活動了,正確的處理態度是清真務實,正確的方式是以客觀的實踐結果為基本依據,從而做出合適、合理和合乎邏輯的新的認識和新的結論,以此修正、創新甚至顛覆以前的理論。而不是固執地用不符合實踐的理論以及僵化的概念,去否定鮮活的實踐活動和客觀事實。而反中醫人士恰恰就是把西方的認知思維和方式當成了唯一正確的標準,這不符合人類科學文化多元化發展歷史的基本態勢和規律。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