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醫不容任何置疑
發展中醫不容任何置疑
——從歷史文化視角剖析百年來反中醫思潮和事件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 毛嘉陵
●中醫藥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至今仍然在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醫藥不是靠是否能夠用西式現代科學知識講得清楚的所謂道理而存在,它靠的是中國科學文化背景下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原創的認知思維方式,更靠的是由此所取得的確切的甚至是神奇的療效。
●“反中醫”非簡單的學術爭鳴,已涉嫌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秩序。我們在從學術上與之爭辯的同時,還必須不斷增強法律意識,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與反中醫人士這種蔑視、違背我國憲法的言行做斗爭。
●發展中醫藥已不容任何置疑和爭論,如果要討論也僅限于討論如何將中醫藥事業發展得更好,將中醫藥工作做得更好。也就是說,擺在我們面前的路只有一條:堅定不移地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
“有療效就是硬道理”,這是研究中醫藥發展問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前提。如果中醫藥治病沒有療效,或即使有一定的療效但已不具備任何臨床優勢,則必然會自然消亡,只能作為一種文化歷史而存在,那樣也就沒有今天反中醫人士鬧騰的機會了。事實上,中醫藥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至今仍然在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很多常見病、多發病、急性病、慢性疑難病都有明顯和確切的療效,而且還能治療一些西醫難治或不治的疾病。即使在現代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中醫藥仍然具有巨大的存在價值和現實意義。
然而,百年來中醫藥卻屢受指責和攻擊。從清末文人俞樾最早提出廢除中醫以來,緊接著新文化運動時期文化名人紛紛倡導廢除中醫藥。1929年余云岫提出建議要求全面廢止中醫藥,1933年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汪精衛主張一律不許中醫開業,1950年余云岫再度提出廢止中醫藥方案,20世紀50年代的新中國也曾有過否定和取消中醫的觀點。直到21世紀初,仍有人發起所謂的網上萬人簽名取消中醫藥事件,并同演了一出網絡鬧劇。
為什么百年來反中醫思潮和事件不斷在上演?反中醫言行對社會、人類健康、文化傳承到底是有利還是有弊?“反中醫”的深層原因是什么?中醫人面對反中醫事件該持怎樣的態度?下面我們就來做一個簡略分析。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