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醫不容任何置疑第 2 頁
“反中醫”的歷史文化緣由
文化傳統受沖擊
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西方科學文化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和深刻的影響,中國傳統科學文化遭受慘重打擊。中醫藥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影響力的一個知識體系,在百年前西方文明的強烈沖擊下,同樣難逃被打擊的命運——在被貶為“封建舊醫”、“封建糟粕”的同時,中醫藥在這塊孕育了她的土地上,逐漸失去了主流醫學的地位。
文化是先導,文化決定了社會觀念和行為方式。以上演變過程的實質就是中醫藥賴以生存的中國傳統文化土壤的喪失。當社會的思想價值觀念已經轉變,中醫藥受到西化的現代中國人不理解、異議和被要求取消就成為了一種必然。
評價標準西化
深究反中醫思潮最主要的訴求,就是質疑和否定中醫藥的科學性,認為中醫藥是不科學的,甚至還認為是偽科學和反科學。反中醫人士所依據的主要是20世紀初中期西方哲學家孔德的邏輯實證主義和波普爾可證偽性的觀點,而這些觀點早已被以庫恩、拉卡托斯、費耶阿本德、勞丹為代表的新的科學哲學思潮所顛覆,這是很多人尚不了解卻被反中醫人士鉆了空子的學術問題。
反中醫人士所依據的以物質為中心的認知方式和科學評價標準,很顯然難以理解以“天人合一”、“象信息”為中心、整體地認知人體健康與疾病的象思維模式的醫療實踐活動,從而也容易得出中醫是“唯心的”、“玄的”、“不科學”的結論。可以這樣說,中醫藥不是靠是否能夠用西式現代科學知識講得清楚的所謂道理而存在,它靠的是中國科學文化背景下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原創的認知思維方式,更靠的是由此所取得的確切的甚至是神奇的療效。如果回到中國傳統科學文化知識體系中來解讀中醫藥,那也是完全能夠“講得清楚道理的”。中醫藥的天人合一、陰陽五行、寒熱虛實、臟腑、經絡等理論,以及強調人與自然的整體和諧關系等健康理念,符合當今世界新的綠色健康價值觀。中醫藥學不僅能夠解讀全世界所有患者的健康和疾病,而且也能夠被各國人民所學習和運用,所以說中醫藥學是具有普世價值的。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