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道而術:中醫獨特的認知方法第 2 頁
從經絡的發現談中醫認知方法
想說清楚“由道而術是中醫的基本特色”這個問題,泛泛而談很不容易講清楚,筆者將通過展開“經絡是怎樣被中國古人發現的”這個話題來說明。
“由點到線”無法自圓其說
經絡是怎樣被中國古人發現的呢?現在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針灸學》是這樣論述的:“經絡學說是我國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醫療實踐,不斷觀察總結而逐步形成的。”并進一步指出,“經絡學說的形成,可能通過以下途徑①‘針感’等傳導的觀察;②腧穴療效的總結;③體表病理現象的推理;④解剖、生理知識的啟發”。我們將上述觀點用更簡單的語言描述一下,就是經絡的發現是因為首先發現了許許多多零散在身體的點(穴位),然后將這些零零碎碎的點(穴位)串起來就形成了今天所謂的“經絡”了,于是就有了經絡學說。這種思維其實就是用西方人還原論思維方法來理解中醫理論是如何形成的具體體現,也就是說是先有“術”,然后才會有的“理”。事實果真如此嗎?以上“由術而道”觀點存在著許多難以自圓其說的地方。
第一,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而與之同時代的古希臘、古埃及等古代文明國家,那里的勞動人民同樣也在同疾病進行著斗爭,但是為什么經絡系統獨在中國古人那里得以發現,難道只是中國人比他們運氣好嗎?
第二,以“針感”等傳導的觀察、腧穴療效的總結、體表病理現象的推理這種由點到線發現經絡的觀點如果有可能成立的話,那是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以及大量人力、物力和有關這一過程大量記載文獻的,但是中醫古籍文獻并不支持由點到線的經絡起源說,也就是說并沒有發現大量零散記載穴位的醫書,然后再在這些零散穴位的基礎上形成完整經絡這樣的歷史過程的記錄。如:20世紀70年代馬王堆古墓發現的帛寫醫書《陰陽十一脈灸經》、《足臂十一脈灸經》中的很大一部分內容是構成《內經》一些篇章(尤其是經脈)的祖本,但是這兩本書中卻只有經絡循行的描述,并沒有腧穴的記載。這說明經絡的發現并不像現代中醫教科書上推理的那樣“由術而道”,即經絡是從點到線被中國古人發現的。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