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中醫思維的源頭第 2 頁
國學歸宗于《易經》
國學四部經史子集,核心是經,經當中最重要的是六經,而六經又歸宗于大易——《易經》。這是當代圣人馬一浮、熊十力說的,是他們用一輩子的時間體悟出來的話。馬一浮說:“國學者,六藝之學也。”他說的六藝是大六藝,也就是六經。古文經學派將《易經》排在六經的第一位,這是按時間先后排序的。
《易經》這本書,是世界四大元典之一。世界上有四大元典,元者,首也。世界四大元典分別代表了四大文化:《圣經》是西方文化第一經典,《吠陀經》是印度文化第一經典,《古蘭經》是阿拉伯文化的第一經典,而《易經》作為東方文化的第一經典,不僅僅是中華民族,同時也是日本、韓國等這些東方民族所尊崇的。韓國國旗就是太極八卦;日本民族叫大和民族,大和就是取自于《周易》:“保和大和,乃利貞”,日本的國教叫神道教,取自于《周易》“神道設教”。所以如果將世界文化分為東西方文化的話,那么西方文化就是以《圣經》為代表,東方文化就是以《易經》為代表。
然而其他三部經典都分別成為亞伯拉罕諸教(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等)、印度教、伊斯蘭教的最根本經典,成為各自民族的最基本信仰,而《易經》卻被我們中國人當成是算命的書、當成批判和嘲諷的對象,悲夫!難怪近期有專家說我們中華民族是有崇拜無信仰,有敬畏無宗教。
中華文化一源三流
當代中國最大的危機是信仰的危機,信仰危機的最大表現是沒有敬畏心。“我是流氓我怕誰”,這是最可怕的。我們中國人的信仰是什么?我們的民族之魂是什么?一個民族如果沒有魂,是立不起來的。這個魂可以從我們傳統文化的基本結構中去尋找。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結構就是一源三流。這和我們中華大地的地理結構是完全相同的。另外,我們人體的生命結構也是一源三流。中華大地的一源三流,源在青藏高原,具體說就是玉樹;三流是黃河、長江、瀾滄江,瀾滄江流到東南亞就叫湄公河。那么我們中華文化的源頭在哪里?按照馬一浮的說法,“國學者,六藝(六經)之學也。”顯然源在六經,這是最早的一批經典,比諸子百家要早。按照熊十力的說法這六經又歸宗于《易經》。所以中華文化的源就是《易》。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