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顏德馨談中醫傳承第 4 頁
筆者:剛才您提到了中醫傳承的豐富內涵,那么如何將這些精髓傳承好?又用什么方法來實現呢?
顏德馨:這其實是一個傳承模式的問題。從古至今,中醫傳承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種,王官之學、師徒授受、院校教育。在西周及以前,文字和諸多的專門知識都由王朝專門的官吏掌握,巫醫也是如此,如漢書《藝文志》云:“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蔽揍t的職位都是世襲的,貴族以外的人難以接觸到。春秋戰國時期,官學下替,“天子失官,學在四夷!蓖豕俨辉倌軌颡氄妓枷肱c知識的資源,而為更多的人所擁有,并形成了“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局面,這時出現了早期的師徒授受,也就是門派教育,如扁鵲、華佗、張仲景就分屬不同的門派。秦漢以后,隨著知識的普及,逐漸演變成我們現在最常見的師徒授受。院校教育,最早出現在南北朝,唐代的太醫署、宋代的太醫局、明清的太醫院,均承擔了醫學教育任務,經過民國時期的蓬勃發展,現在中醫高等院校教育已成為中醫培養人才的主要模式。
在當前的形勢下,我認為要把院校教育、跟師學習和自我研習三者相結合,方有可能成大器。具體來講就是先接受院校教育,奠定扎實基礎,再跟名師學習,并不斷研讀經典,總結臨床體悟,融入自身體會,不斷加以創新。我們這一代中醫有很多是通過院校教育這個通道而步入中醫殿堂的,先學中醫經典,背誦藥味湯歌,而后通過跟師抄方、臨床研習,并通過科研總結,不斷提高,才逐漸成才的。“讀經典,跟名師,做臨床”這一方式是當前被大家公認的中醫成才之路,此外我覺得“搞科研”可以作為上述的補充。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