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顏德馨談中醫傳承第 3 頁
筆者:這么多年,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中醫藥業界的同道,都在不斷探索中醫傳承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那么,以您的實踐經驗看,中醫的傳承應涵蓋哪些內容呢?
顏德馨:中醫的傳承,應該包括術、理、道三個層次。“道”是自然界萬事萬物之規律,也是人體生老病死之規律。“陰陽”、“五行”這些指導中醫基礎理論及臨床辨證論治的哲學觀既是中醫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也是中醫思維的源頭活水。離開了“道”,中醫就無所謂繼承,更談不上弘揚。
“理”是“道”在調整人體生理病理過程中的表現。中醫的“道”通過“理”實現自己的存在及能動主宰作用。名老中醫的治法治則、學術理論是中醫“道”在臨床上最鮮活、最具生命力的東西,也是傳承工作中最需要挖掘整理,總結歸納,并使之系統化的精髓,是當前中醫傳承工作的重中之重。
“術”是病人對中醫治療最直觀的體驗。望聞問切、提拉捻撥、針灸推拿,各種中醫理論指導下具象的診斷技術和治療手法皆為“術”的范疇。學術思想、治則治法都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術”來實現療效的。把中醫的“術”推廣好、傳承好對提升中醫臨床療效有十分現實的臨床意義。
術、理、道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這三者背后,有一個共同的強大支撐體系,那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浩瀚的中華醫道無不浸透閃爍著傳統中華文化優秀哲學思想的光輝,中華文化是中醫術、理、道存在和延續的基礎,也是進一步推動三者發展的文化源泉。所以,在中醫大師班上我反復強調研習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沒有良好的傳統文化根基是不可能傳承好中醫的精華和本源的。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