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顏德馨談中醫傳承第 2 頁
筆者:中醫學的傳承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焦點,也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顏老作為當代中國中醫傳承的領軍者和實踐者是怎么看這個問題的?
顏德馨: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寶庫,在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中作出了巨大貢獻,即使在當今,也對人類的健康發揮著重要作用。中醫藥學要發展,中醫藥事業要進步,重點在后繼人才的培養,在中醫的傳承。可以說,中醫的傳承是關乎中醫生死存亡的大事,是中醫能否延續和發展壯大的根本,是中醫藥事業的生命線。
當前,國家對中醫事業傳承工作十分重視,出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舉措,中醫藥界的同道也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1990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啟動了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至今已開展了5個批次,培養了大量的高層次中醫藥人才;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間,國家將200多位全國名老中醫的學術經驗總結和傳承列入科技支撐計劃進行重點研究;在《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做好中醫藥繼承工作,研究名醫的學術思想、技術方法和診療經驗,總結中醫藥學重大學術創新規律;在國家《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又明確提出“開展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思想及臨床診療經驗的傳承研究”,并于2010年啟動了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項目也在進行中;全國中醫藥學家學術傳承高層論壇至今已舉辦了七屆。
我作為中醫藥戰線上的一名老兵,也盡自己一點微薄之力,為中醫事業的傳承和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做一點工作。在1992年的時候,我發起創辦了在香港注冊的中醫藥研究中心,為滬、臺、港建立了第一個中醫藥學術聯盟,收臺灣中醫師邱雅昌為學生,成為海峽兩岸第一對中醫師徒;1999年我捐出稿費成立了“顏德馨中醫藥人才獎勵基金”,2005年又追加資金,擴展為“上海顏德馨中醫藥基金會”,支持青年中醫藥人才的成長和培養;2008年,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支持下,我在同濟大學主辦了中醫大師傳承班,探索高層次中醫藥人才傳承培養的新路子,目前已完成了二期培訓,效果非常好。我希望,中醫的傳承工作能夠汲取先人的經驗教訓,走出一條符合當今時代規律和特征的新路子,為中醫藥事業的代代相傳、薪火不熄提供堅強的支撐。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