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立法看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第 3 頁
對于各國正在積極推行的中醫立法,業界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肯定,認為這樣可以提高我國中醫在國際上的地位。然而,在這些光圈背后,卻潛藏著挑戰與威脅。從多種途徑,我們不難了解到,中醫已在海外多個地區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其中尤以針灸的發展最為明顯,中醫在慢性病和疑難雜癥等疾病領域的獨特優勢,更是得到了當地居民的認可,而這帶給當地其他醫藥從業者的卻是來自于市場份額下滑的擔心,由此難免會引發排斥中醫的聲音。再加上海外中醫從業人員自身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國外政府對中醫進行管理,也是不足為奇。而這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我國中醫藥產業在海外的蓬勃發展,常言道,“樹大招風”,而“被監管”也是一種必然。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注冊監管對中醫行業的發展,卻未必就是壞事,關鍵在于如何應對,努力適應并符合其合理的要求,而對于那些不太合理的要求,則可以通過行業協會來表達自己的訴求。
在澳大利亞中醫立法一事中,業界關注的焦點在于“英語技能要求”,而這也是本次中醫立法爭論的焦點所在。根據澳大利亞中醫注冊要求,英語為第二語言或未完成英語國家5年全日制大中專教育的中醫師申請人,雅思考試每科必須達到6分,方能給予注冊;若通不過語言關,申請人即便滿足其他標準,也只能成為“有條件注冊”者。有條件注冊者為說英語的病人看病時,不管雙方能否直接交流,都必須聘請翻譯。并且,到2015年6月以后,雅思成績的下限可能會進一步提高至7分。
對于部分中醫師,尤其是年齡較大的中醫師而言,達到這樣的英語要求,確實是有些壓力,但這種要求,卻并非澳大利亞一家獨創。據悉,在英國中醫立法中,也對英語提出了類似難度的要求,因為其衛生當局認為,良好的溝通能力是醫生了解并治愈患者疾病的前提。這樣意味著,一道語言關,可能把大量從業者擠出中醫行業。目前,對于這一問題,只能通過行業協會與衛生當局進行協調,而“英語達標問題”也將會成為影響中醫立法政策實施效果的一個不確定因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