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醫理論體系的學派流派第 5 頁
學派流派在傳承中重視門戶尊嚴與排他性。這種學術意識主要是為防止失傳和保證療效。傳承中不可避免有系統誤差,但如果攙入有悖學說和觀點的論述、花梢的技法、變換操作程序、不適宜的替代藥物等,常導致理論的失真,技藝的變形,特別是技術性流派對此尤為重視,便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循學術的“自純凈法則”,抵制異說和劣技在本學派和流派中發展。排他才彰顯個性,富于競爭,這并非是保守,而是為了學派健康承傳。這一點,在藝術流派中更為突出。這也使“正宗”為人們所重視。
中醫藥很多學派常有哲學背景。《內經》為代表的醫經學派以陰陽五行為總框架自不必說。金元四家的理論和宋代理學有直接關系,持命門學說的溫補學派其理論與太極圖有關。南宋文獻就曾有火神派的記載,其扶陽理論是遵循《易·乾》等重視陽為依據。這些學派援用哲學構建體系,主要是因于其構建方式是經驗總結式,即學派創建者總結大量臨床經驗,在升華為理論時,便援用某種相類相近的哲學理論為依憑,這也是中醫藥理論富于哲學性的原因之一。
中醫藥學派理論的突破主要在于治療觀點的改變。如《傷寒論》在病因學上循《素問·熱論》的“傷于寒”,首用辛溫解表。而河間學派的劉完素則貫稱“傷寒是熱病”,開始即以寒涼藥物為治。溫病學派則認為溫熱病是溫邪致病,葉天士首用辛涼。其他如丹溪學派重用滋陰,溫補學派重補脾腎,扶陽學派(火神派)重用溫陽藥物等,都以治療觀點的明確突出而成為其學派的核心思想。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