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經》走近中醫:理論基礎是氣化論第 5 頁
“神”:指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綜合表現,包括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神是在精氣的基礎上產生的,精氣神三者的關系是“精生氣,氣化精”,“兩精相搏謂之神”。
藏象是對人體生理病理的分類認識!芭K居于內,象見于外”,比如說以笑為主的精神方面的失常,就可以定位在心,怒就可以歸于肝。中醫還通過五色來定位,比如說中醫望診里邊的色脈診,臉色發青,可能是肝有毛病。心主神明、肝主血脈,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肺負責全身氣的調節功能,腎主封藏,主藏精。
經絡應該說是中國特有的學問了。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經別、十二皮部。經絡系統把自然界和人體的臟腑器官、氣血營衛、表里上下聯系起來。如果經絡運行失常,會引起很多的病變,而且它還是病邪出入的一個途徑。
《內經》形成了辨證論治的基本模式
辨證論治是中醫特有的、最具優勢的診斷治療方法。證,指與發病有關的各種證據 (信息)。辨證論治就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通過收集分析與疾病有關的各種信息;對疾病本質作出的診斷,并提出相應的治療方法。
辨證論治主要辨病位,辨病性,辨病本,辨病勢。辨病位,是確定肝、心、脾、肺、腎哪里出了問題,辨病性是用風、熱、濕、燥、寒來定性。辨病本是告訴我們治病必求于本。
我跟隨著名中醫學家方藥中先生學習時,有一位病人前來就診。這位患者在一次比較嚴重的腹瀉之后,眼瞼耷拉下來了,西醫診斷是重癥肌無力的眼肌型病,屬于橫紋肌神經肌肉接頭點處神經傳導障礙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用的藥是吡啶斯的明,一片60毫克,每次1片,一天3次。但兩年以后出現了復視和咀嚼困難等癥狀,吡啶斯的明一天吃6片仍不能維持。于是他就來到西苑醫院內科,請方先生給他治療。病人體形偏胖,外觀衰老,兩只眼睛的眼皮睜不開,腦袋抬不起來,兩條胳膊也舉不起來,穿不了衣服,方先生給他辨證為脾氣虛衰,不單純是虛,而且到了衰的程度了。中醫認為眼瞼、肌肉四肢歸屬于脾,經常拉肚子也屬于脾虛,不能運輸轉化飲食物所致。給他開了補中益氣湯。吃到第12服藥的時候,眼瞼下垂基本消失。之后采取了藥量遞減的方法,慢慢地患者吃飯中間也不需要休息了,穿衣服也能抬胳膊了。治療半年左右,癥狀全部消失,吡啶斯的明全部停藥。我們對這位病人隨訪了6年,都沒有復發。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