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論無須重建第 2 頁
傳承性失真說
該文的中醫理論“傳承性失真”說,有待考證。如果真的“失真”了,還會有以后約兩千年間的傳承和發展嗎?應當說,《內經》的文字還是挺優美的。從語言文學的角度看,它相當規范、精煉、生動、形象,可謂文采斐然,堪稱古代漢語中的上乘之作。文中說的“著力還原《內經》本意”,是指現在對《內經》的理解都基本上不是其“本意”而是誤解和誤讀嗎?那么,以前各朝代醫家的研究成果都應當推翻么?如果僅憑文字考證就能“真正弄清”或“還原”《內經》本意,是否太輕視了《內經》及其所建立的中醫基礎理論。
此外,該文說想“用準確恰當的術語實施替換”,來實現從學術層面與當代科學的對話,或者說用此“新術語”來重新解釋中醫,從而為“中醫現代化”或“中西醫結合”服務并打下基礎,以便最終達到“積小成為大成,積量變為質變”。
但筆者認為,此文所說的中醫理論及其專屬性術語不深入、不準確、不具體、不恰當的看法是有些片面的。誠然,中醫學理論的確有些抽象,不僅“多數公眾聽不懂”,包括一些科學家也聽不懂。但聽不懂不代表不正確。這就要求中醫界不僅自己深入研究,還要做許多普及中醫基本原理的宣講工作,包括編寫一些適宜的、為公眾所喜聞樂見的宣講資料。而以往做這方面工作的人太少了,至今還沒有一篇編寫得精當、全面、能朗朗上口、廣泛流傳的《中醫啟蒙三字經》。
總之,“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醫,實現中醫現代化”不應是發展中醫的唯一途徑。(王昆文)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