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變與不變
中醫視點:中醫的變與不變 王昆文 四川自貢怡康中醫診所
中醫既在變——從表面上看,它正在變質即“西化”,但從根本上說,它又沒有變。作為天地之道的中醫,作為“道法自然”的中醫,它是永存的,它變不了。因此,要想在中醫理論上取得所謂“質的突破”,那只能是妄想。
請大家不妨多思考一下馬有度先生說的一句話:“名老中醫在消亡,中年中醫很迷茫,年輕中醫要改行!崩现星嗳嗅t都在變,這就是目前國內中醫現狀。其中三個關鍵詞:消亡、迷茫、改行,是有點令人悲觀和沮喪。
加拿大中醫學者胡碧玲女士曾說,照現狀發展下去中醫會死。依我看,這并不是危言聳聽,至少為中醫敲響了警鐘!她還認為“中醫的傳承面臨巨大的問題”,“有很多學中醫的都改學西醫了”。她又說,“中西醫結合是中醫誤區,是完全的西化”;她“對中西醫結合療法在中國中醫界成為主流感到很遺憾”。這些話可謂忠言逆耳。另外,她還介紹說“中醫在國外發展得非常好”。為什么呢?我個人認為其原因有兩個:其一,它們都是以中醫個體診所的模式出現;其二,它沒有搞所謂的中西醫結合。
胡碧玲女士還說:“中醫在中國沒有發展的土壤”。是不是這樣呢?我不能妄下結論。但我們可以看出,她這個話說得相當尖銳,甚至有些難聽,也許確實值得我們的一些中醫藥管理人士認真思考。雖然如此,我還是認為,對于中醫的前景,我們不要悲觀,要看到生機和希望。壽人功德自綿綿的中醫,自有人傳承,自有人護衛,自有人發揚光大。一個“道經千載益光輝”的醫學,從來不缺乏信奉者、踐行者、擁護者,而后繼乏人乏術的現象終將得到改觀。我們的中醫藥論壇上不是就活躍著一大批鐵桿中醫嗎?民間的中醫藥愛好者和自學者不是也不少嗎?
山東中醫藥大學祝世訥教授曾說,“現在有大量的難病、新病和各種醫學難題需要中醫給出自己的‘解’,中醫理論發展的前景不可限量!钡艺J為,它一定要有適合于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環境與條件,一定要擺脫目前在醫療衛生領域的從屬和配角地位,一定要擺脫西醫思維對它的束縛和干擾,一定要在學術領域自由和自主地發展,改變目前錯誤的“以西解中”、“以西化中”的研究方式和臨床“結合”方式,F在對中醫人來說,重要的是要增厚和擴大中醫的“土壤”,加強中華傳統文化和文明的建設,糾正在中醫臨床、教育和科研方面所存在的種種失誤,防止科學主義的繼續泛濫和對中醫的侵蝕即和平演變。
總之,中醫要變,要進步,這是肯定的,自然的;但它又不能變,也不會變——這是指它的理論內核、指導思想和思維方式。中醫從來沒有“坐擁祖產,長期休眠”,只不過它還在為避免另外一種“消亡”的趨勢而繼續努力地斗爭著。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