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門有科學內涵的藝術學科
余海源
當今之世,有不少人說中醫不科學。要我說:中醫更像是一門有科學內涵的藝術學科。換句話說,中醫是科學的,中醫更是藝術的。國醫大師陸廣莘曾經說過“中醫藥學沒必要拜倒在科學的腳下”。科學與藝術可以共存。科學可以有藝術的體現,藝術也離不開科學的元素。很顯然,中醫兼具科學與藝術的二重特性。如果囿于科學的窠臼,中醫的境地一定很尷尬。
有人說,中醫守舊、落后,中醫不應死守經典,中醫應突破傳統思維的桎梏,應該象西醫一樣,利用現代科學手段,不斷研究,不斷創新。我說:中醫如棋藝,繪畫,前人把一些基本的規則、技巧教給你。規則永遠不會變,但要把這些規則運用好,全看你的悟性。
中醫不太可能像西醫一樣,科學家研究出一種新的診療方法,新的藥物,然后教給大家,廣大醫師水平就一起提高。中醫做不到,得個人在實踐中去悟。
中醫可以有大師,卻很難有科學家,大師掌握的是藝術,科學家掌握的是技術,當然藝術離不開技術要素,技術也少不了藝術的成份。中醫比之西醫,前者是藝術,后者是技術。一名醫家如果既精技術,又通藝術,就一定會成為“大家”。
中醫有許多名家驗案,供后人賞析。循證醫學家們驚訝地瞪圓了眼睛,甚至嗤之以鼻:個案價值幾何?不過偶愈頑疾而已,用此方能治彼病么?我說:然也。但我更想說:驗案卻能體現大師們獨具匠心的辨證論治藝術。雖不可以因襲,但足能啟迪后學。象棋,圍棋都有名家棋譜,而且都是前輩下出來的經典戰例。后人把玩之余,定當受益匪淺。循證醫學家們大概是不懂玩棋的一族。
忽然間,我想起三國演義,諸葛亮兵不血刃,擒了孟獲。孟獲不服:我一身武藝還沒使呢。于是,諸葛先生縱擒七回,計出多端,法無定法,終使那老孟伏首稱臣。古人云:用藥如用兵。斯言極是。由我說,中醫學術研究就不一定要“大樣本”了。中醫更講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在大學念書時,大學附屬醫院門前有顆古杏樹,枝繁葉茂。此樹在根部分出三枝,獨自成長,久經風雨,三枝就完全裂開。為保護此樹,院方就用鋼圈把三枝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同學們戲言:這就是我們附院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三支技術力量的象征,雖然被捆在一起,他們依然是難以結合的。中醫與西醫可以互補,卻無法結合。二者可取彼之長補己之短。這就是中醫與西醫的互補性。
總之,家中有大米,不要羨慕人家吃面包,只要烹飪得法,大米的芬芳照樣讓人羨煞。(作者單位為山東省煙臺市中醫院腎內科)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